本报讯(记者 杨长喜)“我只知道姥爷牺牲在信阳,却不知道他埋在哪里?晚年了,我想去看看他!”5月18日上午,家住市区东方红大道的杨女士来到信阳晚报社,希望媒体能够帮助她找寻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姥爷埋在何处。
在信阳晚报社采访中心,杨女士向记者介绍了那段历史。她说,姥爷名叫周凤和(音),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桥头公社东逍遥村人(目前为武邑县桥头镇),亲生孩子只有两个女儿。周凤和是一名炮兵,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大别山区。牺牲时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家里没有人来运回其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女士的母亲越来越想找到其父亲的埋骨地,前往祭奠。20世纪70年代末,杨女士的小姨夫曾到大别山区找过一次,并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带领下找到过姥爷牺牲的地方。后来,小姨因病去世,杨女士一家渐渐与小姨夫断了联系。直到2008年杨女士母亲去世,小姨夫来看过一次,才提到周凤和烈士牺牲在大别山区的信阳,并告诉她,周凤和并不是直接在战斗中牺牲,而是在受伤后被当地还乡团用石头砸死。在当初寻找时,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信息,当时村民在周凤和死后用石头堆了个坟墓,后被当地政府迁走。直到这时,已经从东北搬到信阳定居20多年的杨女士才得知,自己居然离姥爷这么近。在后来的辗转中,姥爷的烈士证也丢失了。她还告诉记者,母亲和小姨曾在民政部门领过抚恤金。
近期,杨女士经常看到各类寻找烈士的新闻,这也勾起了她的回忆。“未能前往父亲坟前祭奠,尽一个子女应尽的责任,成为母亲心里一直放不下的疙瘩。我想,到我这个年纪,应该为母亲、为自己找到姥爷。”杨女士说。
根据杨女士提供的信息,记者联系到了衡水日报社全媒体中心记者张洪宁,并将周凤和烈士的信息转给了她。张洪宁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取得了联系,19日,武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经查询答复:武邑烈士陵园烈士墙上留下了周风和烈士的英名,名字与周凤和一字之差。周风和,1917年出生,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牺牲后安葬在大别山,所在单位二纵队,牺牲时为战士。
下一步,记者将继续与我市党史等部门联系,以确认二纵队的相关信息。也希望有熟悉二纵队历史的人提供线索,帮助杨女士完成心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