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梅
满眼游丝暮春雨,朱堂茶香正当季。4月,春茶开采季的罗山县朱堂乡,千亩茶园无疑是最美的一道风景。茶山如波,碧波连绵,弥漫着茶叶的阵阵清香,翠绿的茶垄随着高低起伏的山势绵延开来,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近年,朱堂乡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茶资源优势,以茶旅融合为抓手,积极探索“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实践路径,实现了乡村经济“三产融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朱堂之路。
拓展产业链条,创新茶旅业态。积极调整优化茶产业结构,拓展茶产业链条,深入打造茶体验项目。在朱堂,以茶为主题的旅游点遍布全乡,“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旅游业态逐步成型。在天桥村老寨山登山步道,放眼望去,千亩茶园和千亩月季园相互点缀,真正实现以“乡土气”为脉络,全域旅游轮廓显现。
强化要素配置,畅通销售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全面拓宽茶叶销路。线上,充分利用“幸福罗山app”这一新型产品交易流通业态,减少流通多余环节,引导茶农和茶企通过提交售茶信息精准营销,推动订单作业,为农户解决后顾之忧。线下,朱堂乡茶叶市场占地2万平方米,坐拥商铺30余家,每年新茶上市季节,成千上万的茶商和茶农聚集于此,人流涌动,车水马龙,成为全县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
唤醒民宿经济,助力发展升级。朱堂乡始终将全域旅游作为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秉承“山水茶乡、活力朱堂”的定位,以“茶+旅游”为主题,以茶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乡村民宿。通过盘活闲置农房改建精品民宿50余间,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为朱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