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茶旅融合奏响绿色发展富民曲


平桥区努力做大做强茶产业推动群众增收辖区发展

本报讯(王清明 章恩宽)“今年雨水充足,茶叶长势良好,估计要比去年增收三成以上!”采访中,平桥区五里店街道太平山生态茶园负责人徐政军高兴地说。眼下,太平山上满目葱茏,采茶女穿梭在茶树间,好一幅豫南茶乡美景。

眼前这一幕,正是平桥区茶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平桥区委、区政府持续推进生态绿色发展、茶产业供给侧改革、茶叶品牌创建、茶旅融合等工作,积极做大做强茶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推动了群众增收、辖区发展。

平桥区种茶历史悠久,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茶文化源远流长,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也是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目前,全区10个乡镇、20个行政村产茶;全年茶叶总产量达到2860吨,总产值达到3.6亿元;全区茶农2.8万人,茶产业从业人员约3万人,茶农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全区拥有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茶园13余个,拥有茶叶合作社10家,茶业企业13个,自动化生产线数量19个,茶叶加工厂数量7个;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家,拥有省级著名商标3个,拥有“雨前贡”“太平山”等15个茶叶及茶产品品牌。

为持续推进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平桥区不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截至目前,全区茶园总面积11.6万亩,开采面积7.9万亩。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在抓好春季名优绿茶生产、确保春茶应采尽采的同时,宣传引导茶农茶企合作社生产信阳红茶、黑毛茶和出口绿茶等;在茶叶加工方面,坚持清洁化、自动化、规模化,引进红茶、黑茶生产设备,完善名优茶加工工艺,提高名优茶和大宗茶的加工水平和质量。通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建立机械化采摘示范点,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开展规模化加工生产,开发生产红茶、黑茶、出口绿茶、茶枕等夏秋茶产品,全面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目标。强化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大力发展生态无公害茶,鼓励茶企申报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在五里街道太平山建设病虫绿色防控示范茶园2000亩,辐射带动面积2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着力打造茶产业品牌。平桥区积极参与信阳茶文化节筹办和全民饮茶日活动,组织炒茶选手参加全市手工炒茶比赛和信阳红茶加工技能比赛,多次获得炒茶比赛一等奖和河南省农业技术能手称号,2人获市级信阳毛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多次组织区内茶企参加全国性展会和全国性茶叶会议,宣传提升平桥茶叶知名度。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协调、支持和保障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奖励措施,支持茶企做大做强平桥茶品牌。

以茶为媒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平桥区是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茶文化历史悠久,区内无论城乡,茶店茶楼众多;平西街道小桥胡同古色古香,以“豫茶书院”为主的茶文化培训、普及宣传活动经常开展,成为网红打卡地。推动“震雷山-郝堂-太平山-茶坛”茶旅游带发展,宣传陆庙街道生态茶园观光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前来体验采茶品茶休闲旅游;结合天目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推动天目山高山茶旅游带建设,不断提升平桥茶旅游的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抖音等平台的作用,加大茶旅游宣传与茶叶网络营销力度,实现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目标,推动茶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