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良刚
4月5日,在商城县河凤桥乡栏杆桥村碧水蓝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机器轰鸣,负责人李英军开着犁田机平整秧田,十余户农户正在田边拔草、筑田埂。
“去年流转接近1100亩田地,种出优质水稻100余万斤,养殖稻田鸭10000多只,纯收入近40万元。今年我很有信心,准备发展鸭田稻1600余亩,还有10天再生稻就可以插秧了。”李英军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李英军从2016年开始承包土地发展种养殖,主要从事稻鸭共作、中药材种植,冬季还种植小麦和油菜,2017年11月成立合作社。
“我看到当前农村很多劳力都外出了,很多田地都无人耕种,很可惜,我就决定把这些田地都种起来。一开始没经验,种七、八十亩,后来逐年增多,今年发展到1600余亩了,涉及河凤桥、上石桥、李集三个乡镇,流转成本每亩150元。”李英军说,“合作社现有固定员工8人,农忙季节每天临时用人60人到80人。”
“我常年在合作社干活,每天150元。李英军人很好,还经常手把手教我们稻鸭共作种植技术。”正在田里干活的村民蒋雨军说。
据李英军介绍,稻鸭共作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为水稻生产助力。鸭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而稻田则为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源和丰富的食物。
“以目前的市场价格,稻鸭共作以每亩稻谷产量800斤、麻鸭出栏18只计算,每亩除去成本净利润在1500元以上,是常规水稻种植方式净利润的4倍。同时,每亩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投入100元以上。稻鸭共作生产出来的大米生态环保,绿色无公害,通过原耕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稻田鸭销往城关各大酒店、市场,也是供不应求。”李英军介绍说。
“李英军非常勤劳,他把老百姓闲置的田地都利用起来,发展稻鸭共作、种植小麦油菜和中药材,一年四季都没闲着。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就需要一大批像李英军一样倾心发展产业的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他们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乡亲增收致富。”栏杆桥村村支书余宏说。
“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扶持,农村的发展前景肯定很好。接下来,我要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钻研稻鸭共作种植技术,把我流转的田地做成全县稻鸭共作的示范田,为乡亲们提供经验,带领乡亲们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增收致富。”谈起未来的发展,李英军充满信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