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许家洼追忆“潘冬子”


老 茂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小小竹排江中游/滔滔江水向东流/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一首经典老歌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的往事,20世纪70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中那个机智勇敢的少年潘冬子,让人感动,更激励了几代人。然而,很少人知道,潘冬子的原型就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长子许光。

又是一年四月天,映山红开遍田铺的山山岭岭。怀着仰慕之情专程前往新县田铺许家洼,寻觅心中久违的英雄——许光。

走近许家洼,翻开许光的个人历史,令人由衷的钦佩。许光,男,1929年4月出生,乳名“黑伢”,原名许大安。不到3岁,父亲许世友便随红四方面军离开大别山,转战川陕。许世友走后,他的家人曾遭日军报复,在兵荒马乱中,许光由母亲带着到处乞讨、逃亡,受尽颠沛流离、挨饿受冻之苦。但许光7岁就为革命做贡献,正因为年纪小,多次躲过敌人的盘查,为革命人士打击日军提供了不少重要线索,使日军在大别山区屡屡受挫。一次,敌人在对鄂豫皖根据地扫荡时放火烧山,姑母为了保护许光,带他躲进山洞三天三夜才脱险。之后,他并未因此而退缩,仍不惧安危,继续为组织效力。

直到1948年,祖母找到了当时在麻城工作的王树声大将,许光才在大半年后与时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的父亲相逢。多年的离别,许世友觉得对儿子亏欠太多,便将他送到第五航空兵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学习。几年的勤奋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久被选入海军,成为北海舰队第一批具有本科学历的舰艇长。

本可以实现人生的抱负,前程似锦,但许世友是个孝子,年少离家投身革命,几十年戎马生涯,常对母亲心存愧疚。为了弥补,许世友语重心长地对许光说:“爸爸也为你感到骄傲,但爸爸要带兵打仗,你奶奶一个人在城里住不习惯,要回老家。你替我回乡去照顾你奶奶吧,就当是替我尽孝了。自古忠孝两难全,我一生为了人民的解放,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唯独没有尽到一个儿子该尽的责任,这是我至今为止最大的遗憾,你奶奶也是我最对不起的人。所以我希望你可以替我尽孝,完成我未完成的心愿,也希望你可以好好地陪伴在你母亲身边,替我照顾好你的母亲,我对他的陪伴也太少了。”许光带着父亲的重托,于1965年毅然回到新县工作,一直陪伴在奶奶和母亲身边。

身为名将之后,他从不以将军后代自居,光而不耀,甘为布衣,为改变家乡面貌殚精竭虑,默默奉献。时任县人武部副部长期间,他走村串户,密切联系群众,立下了下乡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的“三不”规定。转业后担任县领导职务,他依然保持本色,积极投身地方建设,先后参与建设新县第一座微波站,带领工人连续奋战几百个日日夜夜,完成第一条高压线路。不仅如此,还在一次特大洪水抢险救灾中,负伤昏迷三天三夜,苏醒后又立即回到抗洪一线,赢得了广大群众高度赞誉。

他淡泊名利,两袖清风。其实,他一生中3次放弃回部队提拔和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在他看来,共产党员不一定非要扛将星才算有光明的前程,扎根农村,同样无上光荣。他在新县武装部一干就是20年,直到转业还是一个副团职。

他光明磊落,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如一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搞特殊。两个儿子当兵复员回乡均是普通职员,二女儿大学毕业想请爷爷帮助留在城市,被他一口拒绝,而大女儿参军30多年,也从没有为她在部队托过任何人情,弘扬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回乡奉献48个春秋,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1992年从县人大副主任岗位退下来,因1948年参加革命,理应享受离休待遇,但由于档案不全,补个证明即可,他却说:“相比那些牺牲的红军先辈,我的离休还重要吗?”朴实的情怀是对红色基因最好的诠释。

他一生艰苦朴素,恪守清贫,但却资助了老红军10多万元,还先后为9名老红军和遗孀养老送终。在身患癌症后,为了不浪费公费医疗,拒用进口药,直到2013年1月病逝还用着20世纪70年代的大立柜、80年代的沙发、90年代的老式电视机。而且临终前还将自己毕生积蓄的20万元,全部捐赠给家乡的慈善事业,让人崇敬。无愧“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的称号。

许光,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也是千万英雄模范的缩影!离开许家洼,一路上,山谷回荡起那熟悉而动人的旋律: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脑海里再一次浮现潘冬子的形象,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对许光的敬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