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依钒
四围环山,灌河之源,山清水秀正是商城县长竹园。百年风华回眸,峥嵘岁月稠,长竹园引人注目的不止滴翠的绿色,更有炙热的红色。
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沃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1931年1月15日,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商城县长竹园会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全军1.25万余人。
“这座纪念碑是一块丰碑。”昨日上午,在长竹园乡老街南大河湾,面对红四军建军纪念地雕塑,商城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王志昌向记者介绍,这里就是当年红四军建军地,商城籍共和国开国上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洪学智在回忆文章中详细介绍了红四军建军经过,当时他是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直属重机枪连的一名班长。
红四军建立不到一年,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由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军委领导,下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拥有4个主力师,近3万人。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骁勇善战,捷报频传,连续发起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歼灭敌军6万人,取得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有力策应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后,红四方面军又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参加了长征和红西路军的艰苦作战。
“红四军的建立可谓承前启后,意义重大。”王志昌向记者介绍,鄂豫皖红四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在中国红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红四方面军的源头和主要组成部分。红四方面军主力转出大别山后,所留下来的部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战争,鲜红的旗帜始终高扬在大别山革命老区。
烽火之中百炼成钢,回首来路初心不忘。1997年,洪学智回家乡商城考察,在长竹园乡南大河湾,他兴奋地说:“就是在这里开的会!当时红军才打的胜仗,中央来的同志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我们的口号声震山动地!”洪学智叮嘱党员干部,一定不能忘记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不能忘记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
为了躲避敌军侦察,当年,红四军建军地选在长竹园的高山密林中。长竹园乡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林志中的祖居就在那里,他的爷爷林英先是红四军建军的见证者。58岁的林志中党龄已有27年,采访中,他带记者走向那片密林,走近红色印记,“红四军在这里停留时间不长,我爷爷曾透过屋后的竹林,看到红军将士斗志昂扬。爷爷生前多次回忆,红四军纪律严明,对群众秋毫未犯。”
群山返青,油菜花黄,灌河春水欢腾。历史镜头切换为如今景象,长竹园添了新模样,这片红色沃土遍植绿色希望。油茶产业蓬勃发展,“长园十宝”农产品线上线下热销,乡村旅游成振兴引擎,继往开来,长竹园乡正在书写红绿辉映的新篇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