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追寻初心 信阳印记”大型融媒体专题系列报道(3)

武装斗争 扼守中原


本报记者 杨长喜

出信阳市区向西,前往四望山的途中,满眼翠绿、茶园遍地。浉河区浉河港镇白庙村西南与湖北省交界处为四望山主峰,海拔906.4米,据说登峰顶可望信阳、桐柏、应山、随州四地,故名“四望山”。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四望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里是大别山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革命先烈,流传着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为中华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建立发挥了独特作用,立下了不朽功勋,被誉为‘红色四望山’。”3月19日,浉河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廖家宽向本报记者介绍。

“八七”会议后,河南省委、豫南特委根据会议精神,于1927年11月下旬在四望山第二高峰祖师顶举行了四望山起义,开辟了河南省第一片红色革命区域。在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创立、形成、发展和巩固时期,信南及四望山地区的党和人民群众在传递情报、配合作战、输送重要物资和兵员、掩护重要领导人员等方面作出了独特而重大贡献。

1938年,武汉会战爆发。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按照中央指示,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于武汉沦陷后在四望山建立了豫鄂边敌后抗日的第一个立足点,以此为依托,先后沟通了同鄂东、鄂中以及江汉等广大地区抗日武装的联系,是新四军五师的发源地。抗日战争后期,四望山是新四军五师执行党中央、毛泽东绾毂中原的前进基地,是恢复中原广大地区的指挥中心。以新四军五师为主体,成立了中原军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调集20多个师的部队,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消灭中原解放区部队,打通向华东、华北、东北的进军道路。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双方代表签署停战协定后,国民党军仍继续增调兵力包围和进攻这一地区。1946年6月下旬,中原突围在柳林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四望山成为中原主力部队的重要休整地,为后续作战和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1947年冬,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十纵队在四望山地区实施战略再展开,为中共桐柏区的建立和信阳城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望山脚下,有一处民居挂着“李先念前湾故居”的牌子,86岁的刘友权和82岁的陈传芳老人已经在这里住了大半个世纪。据刘友权老人回忆,他第一次见到李先念和他的部队,就是在这栋房子前。这栋房子是明朝建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依然挺立,土改时期,党和政府将这套房子分给了他家。“李先念非常爱孩子,经常抱着村里的孩子骑马;战士们与乡亲们的关系也非常好,经常帮助村里人挑水、修房子、碾米;村里的老人在部队医院看病,部队从来不收钱。那时候的物资是多么紧缺啊!共产党的军队无愧于人民的军队!”刘友权说道。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