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书香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三山凹》:三山凹里有人家


李天岑的《三山凹》以其着眼于农村改革的“接地气”脱颖而出,让现实主义创作方式再次展现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三山凹》与时代的遥相呼应不言而喻。作者以中原腹地一个名为三山凹的山村作为故事展开的落脚点,将三个发小柳大林、张宝山、侯子耀改革开放后的不同命运经历徐徐展开,围绕着“铁三角”各自的家庭、个人情感、自我认知和责任担当,将中国农村从包产到户、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的各个时间点上的多重血缘、乡缘关系逐一展现。  

《三山凹》中这三个作为线索人物的“铁三角”各有特色:柳大林从农村的最底层开始成长,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命运,成为县委书记;张宝山无缘大学校门,但在当上村支部书记后,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侯子耀(白娃)作为二人的对立面,在故事的一开始就明抢柳大林的媳妇,后又在致富过程中“假扮羊群”的笑话,展示出这个人物的投机取巧、不务正业,撑起了小说中的诸多冲突点。

穷则思变。柳大林的发奋读书、张宝山的土里挖金、王春宝远赴深圳打工,包括侯子耀的投机倒把,无一不是想改变贫穷命运的挣扎。这些原本长在乡土中的人,在浪潮的席卷中远走家乡,或被花花世界的万紫千红迷住了双眼,或从机遇中找到脱贫致富的法宝,或走旁门左道,或自食其力。在极度贫困之后的骤然富有,又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忘乎所以,更想寻觅毫不费力的生财之路。正如李天岑本人所说“改革开放初期既生机勃勃又泥沙俱下,既有柳大林这样的领头人、改革者,也难免出现白娃(侯子耀)这样被人唾弃的人物,这是不可回避的”,而这不可回避之处,就在于对于金钱和人性的最终取舍。在小说中,人性最终战胜了金钱,但在战胜过程中的一波三折,反面人物的最终下场,都是吸引读者的点睛之处,启发人们思考何为正确的价值观。

李天岑从三山凹脱贫求富的方方面面力量写起,柳大林是文本中高大全的改革派,从他参加工作开始,便以积极开拓的风格得到了领导青睐。围绕在柳大林周边的一系列人物,特别是三山凹的村民们,在面对改革的时候,各种态度不一。乡村生活生态中的村支书改选、丈量土地、开民办工厂等新鲜“消息”,对于这个闭塞而保守的乡村来说,每一次的“颠覆以往”都是一次耳目一新的冲击。

王春宝是在“铁三角”之外,作者也颇费心思的一个人物。作为“一大二公”时期的生产队长,一开始他抗拒改革,对柳大林等改革派提倡的工作思路强烈反对,而后自己亲身体会了南下赴深圳打工“开眼界”,在实现个人致富后,实现了思想上的飞跃和转型,又毫不迟疑地担负起带领三山凹村民们致富的责任。从反对改革到拥护改革,王春宝本人的转变就是活生生的个案。像这样,改革开放的政治性、乡村脱贫攻坚的艰难性,在作者的笔下并没有停留“口号化”的书写上,都是从感情纠葛、个人生活细处着眼。每个小人物都是一面平面镜,直接折射出国家政策对于个体的影响。

《三山凹》的诞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三山凹里有人家,这人家代表着中国成千上万的农村家庭,他们在改革开放、市场化经济体制等历史浪潮中,努力去“扼住命运的咽喉”,这些鲜活的故事,永远值得大书特书。

(据《北京晚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