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依钒)信阳传统文化根脉悠久、内容丰富。近年,我市在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方面不断探索,成果丰硕。昨日,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商城民间文学集成》丛书于日前出版发行,我市传统文化研究传承喜添新成果。
商城县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地方戏剧曲艺类型多样,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大量民间文艺被遗忘,加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事已高,部分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亟待保护传承。鉴于此,余水、余晖、刘世巨、范明恒等一批商城县资深文艺工作者排除困难,致力于传统民间文艺的抢救性保护。
《商城民间文学集成》序列丛书内容浩繁、体量庞大,分为灯歌、叙事歌、五句头民歌等多册内容,收录1276首民歌、61部地方戏剧、93篇曲艺等地方文艺。自2009年初步组建团队后,该丛书正式进入资料收集阶段,从收集资料到编辑成书,前后历时10余年。
“能在有生之年,为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做点事,我无愧无憾!”该套丛书主编余水感触很深。他向记者介绍,丛书出版参与人员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家不顾年老体衰,深入田间地头,积极走街串巷,与民间艺人交流谈心,广泛搜集民歌、民戏、民曲,拾遗补漏。经多方整理记录,该丛书最终集结成册。
采访中,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王清丰向记者介绍:“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抢救性记录是一种必要的保护手段,《商城民间文学集成》的编辑出版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述志存史赓续地方文脉,拾落成英传承民间文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得以同频共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