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 云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信阳位于淮河上游,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城市,治水兴水历史悠久,目前全市大中小水库数量达到了1116座。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和水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水兴,则信阳兴;水美,则信阳美。
作为水利大市,信阳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抗御洪涝干旱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可以说,信阳水利的发展史,就是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
水兴民富,淮河安澜。2019年5月23日,出山店水库大坝落闸蓄水,千里淮河上的“第一大坝”从此横空出世。它结束了淮河干流上游没有大型洪水控制性工程的历史,将使下游淮河干流的防洪标准从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15年一遇以上,可保护下游170万人口和220万亩耕地,年均减灾效益4.3亿元。它的出现,为信阳的发展之梦、生态之梦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使信阳成为国内少有的拥有两座库容超过10亿立方米水库的城市。除此之外,信阳还有一大批水利建设成果,列入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已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今年8月已开展竣工验收;史灌河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8.9亿元,明年可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完成了84座小型水库、5座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及浉河等4条淮河重要支流、21个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任务;实施了南湾、鲇鱼山等13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10个县区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
千湖之市,生态水城。随着出山店水库的建成和一批小型水库的新建改建,目前,我市大中小水库数量达到了1116座,其中大型6座、中型14座、小型1096座,市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千湖市”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从2018年开始,信阳着力推进“生态水城”建设,谋划实施信阳市“四水同治”及城市供水工程,通过引出山店库水进城,在中心城区实现淮河、浉河两大水系连通,工程建成后将增强中心城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河湖水网体系。目前,工程取水口引渠段已经基本完成,主体工程今年将全面实施,“碧水绕城,绿荫满城”的“生态水城”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合理配置,造福民生。让百姓喝上干净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满足农业灌溉也是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为了合理配置水资源,针对市情水情,信阳采取“一横五纵三区”的水资源科学配置体系。“一横”指淮河,“五纵”指浉河、竹竿河、潢河、白露河、史灌河,“三区”指淮河上游浉河平桥片区、沿淮平原片区和淮南山丘片区。以此为依托,加快水利基础网络建设,完善水网运行调度方案和应急水量调度预案,开展水库水闸动态调水研究,逐步建立“总量可控、高效利用、多源互补、安全可靠”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其中,淮河上游浉河平桥片区以城镇供水、生态用水为主,沿淮平原片区则以农业灌溉、居民饮用水为主,淮南山丘片区以洪水控制、水源涵养为主。
汩汩清泉流入千家万户,滋润了百姓的心田;条条渠道通向田间地头,灌溉着希望的田野;座座防洪工程巍然屹立,筑起了百姓“生命线”。随着水安全保障能力的跨越升级、水利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水利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信阳水利改革发展的宏大实践,必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造福于民,加快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信阳。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