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受多种因素制约,“河南最南”的商城县长期发展滞后,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划入“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516户91201人。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商城县委书记李高岭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商城县持续走好生态立县、科学发展之路;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基层组织为保障,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带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持之以恒抓牢抓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和社会治理,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发展,奠定了乡村振兴之基。
2019年5月8日,商城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GDP完成235.2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9165元,其中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3578元、同比增长9.8%,全县城乡美、产业兴、百姓富。
决胜脱贫攻坚战,特色
产业夯实基础
汪岗镇韩冲村万亩茶叶基地分布于鲢鱼山水库岸边的低山上,绿色的茶垄从山脚铺设至山顶,依山傍水,四季常青,像一个大公园。村党支部书记胡正华介绍:“老茶园和山荒地经过改造,栽上新品种,三五年工夫,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仅春茶一项,400多户茶农每户增收2万-10万元。”
通往茶园的道路两边,栽种了樱花、紫薇、月季等花草树种,茶园岭头搭建观景凉亭,茶垄中间套种四季观赏植物,间植果树、板栗树等。“一茶一叶铺富路,一花一草知春秋。”胡正华说,“茶园里的虫子,都被水库边栖息的白鹭吃掉了。茶叶品质好、不愁销。”
2017年,韩冲村引进大型茶企——河南滴翠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将8000余亩茶园打捆流转给该公司经营,公司再反租茶园给农户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村民增收提供了产业依托。汪岗镇镇长何婷说,这个模式在周边苏仙石、达权店、汤泉池、赤城等乡镇推广,带领了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商城县南部山区乡镇,有多处千亩、万亩连片茶园,已发展茶叶20.6万亩、年产干茶3780吨、年产值4.65亿元。从种茶、卖茶,到吸引游客品茶、看茶、体验茶文化,将茶产业等特色产业持续做大做优做强。油茶种植也有20万亩,年产值4亿元。
在全县中北部乡镇,商城县依托土地整理项目和高标准良田建设工程,规划打造20个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全面推广再生稻、有机稻生产和稻虾、稻鸭共养等循环农业新模式。
商城县推广“产业树”模式,实行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个专班、一名负责人、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优质稻米、茶叶、油茶、食用菌、中药材、青钱柳、水产、畜牧、蜂蜜、旅游、电商、光伏发电等12个特色“产业树”,做强蜂寿堂蜂蜜、山信稻米油、五斗坝黑米、商城鲢鱼、商城高山茶、商城青钱柳茶、商城野生茶油、商天麻、商茯苓、商桔梗等10个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品牌。
产业兴,则乡土贵;产业兴,则乡村美;产业兴,则农民富。这样的脱贫之路,才稳定扎实。
在党建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社会帮扶、支持转移就业等方面,商城县都有一系列行之有效、落地有声的举措。财政资金安排6大类、4013个公益性岗位,全部安置有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年人均增收3600元-9600元。
“红、绿、特”资源优势,
托起全域旅游一盘大棋
汽车开出县城、盘旋一个多小时山路,记者抵达有着“鸡鸣闻三省,狗吠楚豫闻”之称的森林氧吧——黄柏山森林公园。这里草木茂盛、山色秀美,森林覆盖率达97.4%,已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虽然属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急需项目带动经济发展,但是商城县严格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长期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强化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生态廊道、生态能源林和重点地区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39%。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列入禁止类的产业项目坚决不予审批。
县里的重点工业龙头企业,如开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商禹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国内环保机械行业实力雄厚、声名远播,解决了当地大量劳动力就业,成为商城县注重生态环保的一种佐证。
近几年,商城县实施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百村提升、千组示范、万户美化”行动,全面实施“河长制”“路长制”,定期开展清河行动和县、乡、村三级河长巡河活动;全面实行城乡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转运、县处理”机制。累计建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237个、示范村127个,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536个。
大别山怀抱中的伏山乡里罗城村,出门便是山,满眼都是绿,是开国将军陈明义、革命英烈赵崇德诞生地。由于地处偏僻,生活环境脏乱差,曾被戏称为“一个穷得只剩下了风景的地方”。该村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入手,集中治理圈舍乱建、柴草乱堆、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等“四乱”问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颜值显著提升。
如今的里罗城村,绿色的群山、彩色的稻田、小桥流水、青石小道、灰墙黛瓦的民居散落其间。该村整修了红军医院、红军医院遗址、烈士墓群、赵崇德故居,完善了党员驿站、红军广场等基础设施,将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建成一条长达20公里的“初心路”,还高标准建设“大别山乡学院”。该村新建了二十四节气文化园、特色美食街,连续举办民俗文化节、插秧节、农民丰收节。2019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实现旅游增收1000余万元,带动16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商城红色基因深厚,1929年5月爆发了著名的商城起义,诞生了河南省第一支工农红军、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走出了52位共和国将军。这里还是著名的“歌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炖菜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等。“红、绿、特”资源,强力支撑起全域旅游一盘大棋,全县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3个。
蕴天地之灵气,集山水之大成。全域旅游着力把村庄变景点、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业、农田、农房皆为旅游元素,乡村、乡韵、乡愁更增添了旅游内涵。
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
逐步走向乡村善治
“能够参与乡村治理的人才严重匮乏。”商城县委宣传部部长花少锋说,村“两委”干部年龄大、视野窄、整体素质偏低,真正的乡村能人和实用人才又大量外流,这一状况直接制约着乡村发展。
2018年年初,商城县鄢岗镇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以选聘“名誉村长”来解决农村的“大事、难事和闲事”,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今这一模式已在全县推广,在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离退休党员干部、乡土能人、知名人士中选聘了一批“名誉村长”。
刘双楼村的“名誉村长”夏厚锋20多岁开始外出闯世界,如今是山东济南一家建筑企业的当家人。被聘“名誉村长”后,为方便刘双楼村和汪寨村村民早晚出行,尤其是学生早晚自习不再摸黑,夏厚锋赞助了64盏太阳能路灯;为了给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夏厚锋投资300多万元,修建了一个生态旅游观光园;每到过年过节,他一定带着米面油及慰问金去看望贫困户。
夏厚锋凭借企业实力,中标鄢岗镇政府“沪陕高速鄢岗段12.5公里公路改造项目”,他投资2000多万元,将道路两旁30米种植观赏树,宽度扩大到两边各100米。绿化带的种植及维护,带动刘双楼村150户、260多人就业。“贫困村民闲暇时间到我这里来打打零工,一年下来每人会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家庭就能脱贫了。”
商城县把现代治理手段和传统治理资源结合起来,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初步建立了“三治合一”治理体系。从涵养优良家风、培育淳朴民风做起,每年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树廉洁家风,建幸福家庭”活动,在城乡开展“争当文明公民、争创文明家庭”和“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敬老之星”“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全县通过推广“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四合一”基层组织建设模式,打造党建示范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11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143个。完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在22个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在370个行政村、居推行村级服务代办制度,让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据《农民日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