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出彩2020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缓解拥堵路畅通


本报记者 李亚云

城市道路,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是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脉”,也是牵动民心的“神经元”,凝聚着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区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在部分道路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设置不够合理、部分“断头路”尚未打通、公共停车位资源紧张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存在拥堵问题,特别是个别路段、重点区域、特殊时段拥堵现象尤为突出,交通拥堵问题渐渐成为民生“堵点”。

“科学谋划,标本兼治,统筹推进,切实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今年8月7日下午,市长尚朝阳在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协调会上的要求掷地有声。此前,他曾在新六大街与新七大道交叉口、四一路与新华路交叉口、东方红大道与工区路交叉口等地实地调研中心城区交通疏堵保畅工作,并现场解决四一路涵洞通行不畅问题。

心有所系,则力有所使,必干有所成。随着我市的“绣花功夫”越下越细,全市交通的“堵点”渐消, “主动脉”越来越畅通,“毛细血管”越来越健康。在道路交通的今非昔比中,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疏通“堵点”,打通瓶颈变坦途。今年4月28日是让不少市民欢欣鼓舞的好日子。这一天,四一路铁路立交桥改扩建工程项目建成通车,扼新老城区交通咽喉的“卡脖”路终于畅通。该项目在原有涵洞宽度的基础上,向东扩建一孔9米宽的快车道和一孔6米宽的慢车道。建成后道路总宽40米,可与新六大街、四一路顺畅连接。“长龙见首不见尾的景象再也不见了,畅快!”每日从此经过数次,出租车司机刘爱华心中都不由自主地轻快起来。

架设“动脉”,“长龙”舒展卧申城。同样是在4月28日,新二十四大街准时贯通通车。“看这路像飞机跑道似的,相信以后不会堵车了。”道路通车当天,市民杨女士拍摄的图片至今保存在她的朋友圈。宽阔平整的“九宫格”定格了新二十四大街的新生。这条里程长8.562公里的道路成为我市结构性主干路,满足了主干路交通的快速通行需求,以及辅路对沿途主要经济及交通节点的通达性需求。而今,新二十四大街如一条舒展的“长龙”横跨主城区东北角,显现着信阳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张力。

优化“血管”,通行效率有提升。“左右转车辆提前分流,真是缓解堵车的妙招!”昨日,开车经过新七大道的市民付腊梅惊喜地发现,新七大道各路口“变了样”,改造后的道路大大提升了车辆通行的效率。这一切,与今年8月市政部门对新七大道、新六大街部分路段的改造分不开。据申飞市政副总经理郑振斌介绍,新七大道、新六大街路口在拆除主路与辅路之间的部分绿化带,新增左右转专用道,拓宽道路面积后,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厚惠民生,常暖民心。畅通道路不仅在“堵点”,在“动脉”、在“血管”,大街小巷的“神经末梢”遍布居民家门口,更加牵涉着每一位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近日,记者走进平桥区大街小巷,焕然一新的社区、小区道路将惠民、便民的春风吹入千家万户。“家门口修了柏油路,有了小游园,生活品质更上一层楼。”平西街道居民陈光远笑着说。为畅通社区、小区的道路,平桥区阳光花园路、育才胡同等均实行单向通行的措施,为畅通市民出行路再添保障。

为同时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我市大力发展绿色公交,倡导绿色出行。截至目前,我市已连续几年投入资金购置新能源公交车500余台,公交线路越织越密,行车时长越来越长。10月末,我市4条线路开通夜班公交, 60余辆公交车在夜间11时30分前均穿梭于申城各处,服务于夜间出行的市民。随着高新区城东停保场、中心枢纽站、信阳东站南广场停车场等场站的陆续建设和投入使用,我市城市公交的运营效率大大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市民绿色出行之路越来越便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