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邻居老李的照片贴在楼栋墙上啦,现在他可是咱们这栋楼的党员楼栋长呢!”“那可太好了!他可真是个尽职尽责的好党员。”近日,在羊山新区南京路街道同乐社区几位阿姨正在讨论,党员照片贴上墙的新鲜事儿。
党员照片贴上墙,党徽在楼栋中闪耀。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中,各个楼栋的党员们积极主动亮身份,在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引领文明新风、参与小区管理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小区环境越来越靓,气氛更加文明和谐。
本报记者 李 倩
激发新活力 党员做标杆
“金伯忙啥呢?又在当志愿者呀,您老真是个热心肠!”在浉河区车站街道市汽修厂家属院有一位大忙人,邻居见到他,都会亲切地上前打招呼,称呼一声“金伯”。76岁的老党员金树茂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他有着一颗热心公益服务的心。
党龄49年的老党员金树茂经常说:“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金树茂对家属院内每一家的情况都非常熟悉,谁家的房子出租出去,或者是倒手卖掉了,他都会第一时间过去了解情况。小区居民遇到事情与困难,也会第一时间想到金伯。在关心小区居民的同时,他对小区的公共事务也非常关注。有人不爱护公共卫生,乱丢垃圾,他会主动上前劝说两句;小区路灯晚上不亮,他出面找社区帮忙解决。金树茂身体力行,带动了社区更多居民一起参与小区治理,使小区充满了人情味。
家住鸡公山管理局家属院,今年81岁、党龄45年的老党员刘明春,虽已满头华发,却仍旧神采奕奕,尤其是在为居民服务的时候,更是充满了热情。自从退休后,刘明春本该安享晚年,但他一直主动发挥余热,热情帮助街坊邻里,还热心参与到小区治理的工作中。
刘明春平时给小区里的年轻党员上党课,组织群众座谈会,协助社区解决小区治安问题。因为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居民对这位老党员的一致评价是:“热心,积极。”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刘叔”。
刘明春在担当楼栋长期间很是负责,为了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不辞辛苦,费心费力。每次小区组织的义务清扫活动,他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带头劳动。居民杨莉女士说:“小区里正是有了像刘大爷这样的热心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老旧小区才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区治理难 党员挑重担
管好小区事,关键看党员。在治理小区中困难常在,这时党员们主动担当,搭起“连心桥”、解决“烦心事”成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的骨干力量。
金牛山街道溢相府小区是“三无”小区,在小区成立自管委员会的时候,居民不理解,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时,党龄53年的曾宪兰老人主动站出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挨家挨户地给大家做工作。白天居民不在家,晚上她便挨家挨户地去敲门劝说。她以她的耐心和热心,感动了小区居民。小区居民从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变成了和她一样无条件地支持社区的治理工作。
在溢相府小区铺设柏油路的时候,她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通知小区的居民把车停到合适的地点,然后把位置留出来铺设柏油路。居民赵红艳女士感动地说:“就是有曾姨这样的好党员挺身而出,我们的小区才会改造得这么好。”
平桥街道铭雅小区曾经是典型的“三无”小区,2019年3月,在两庙社区党支部的积极引导下,退休老教师李顺国等居民党员主动亮身份、担责任,发挥先锋模范和引领作用,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带动群众参与到社区建设中。
党员们一边与居民沟通了解民意,一边与街道办事处商量改造方案。经过多方努力,使小区内硬化路面、规划车位、污水处理、安装充电桩、打造围墙花坛、完善监控设施等一系列措施顺利实施。如今,小区变得干净、整洁、有序,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居民有困难 党员来帮扶
一辆轮椅,一把电风扇,一只书包,一本书……一个个微小的心愿,在很多人看来微不足道,但这却是那些贫困家庭子女、空巢老人、残疾人的梦想。今年夏天,家住民族胡同的空巢老人刘秀荣随口一句“天热了,我想买个新的电风扇”。
居民的心愿很小,却牵动着党员们的心。6月19日,市统计局的党员化身“圆梦使者”为民族社区的居民送来了心仪的礼物,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
市统计局党员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认领社区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共认领10个“微心愿”,帮扶电风扇6个,旅游鞋1双,运动装3套,总价值达3000元。刘秀荣老人在拿到党员送来的电风扇时,激动地说道:“我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空巢老人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
“双报到”党员在服务社区时,也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老城街道鲍氏社区“双报到”党员陈晓霞在党员群内看到困难户何思思的信息之后,主动向社区电话询问情况,当得知何思思正在医院接受透析时,她送去500元慰问金,并叮嘱何思思一定要坚强,要配合治疗,有困难可以给她打电话寻求帮助。
“双报到”党员闵洋当得知居民罗大顺因患癌症影响了视力,久拖未治时,闵洋一边帮他收集整理国家的救助政策,一边买好慰问品送到罗大顺手中,并叮嘱罗大顺安心看病,不要放弃希望。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因为党员们倾情帮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每一名需要的居民身边,让困难群众的心里暖融融的。截至目前,全市“双报到”党员共计10.1万人,正是他们的主动担当,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我市正以党员的巨大能量打通延伸到基层的“毛细血管网”,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把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