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长喜)29日,市统计局发布了全市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根据全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信阳市生产总值已经实现由负转正,为2085.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5.61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721.52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928.52亿元,增长1.6%。
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今年我市扩大了投资,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今年3月、6月和9月,我市分别集中开工了三期重点项目,以财政杠杆撬动经济增长。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比上半年加快1.3个百分点,高于当期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作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房地产开发保持了持续回暖,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额均实现了正增长。
疫情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人们的消费热情和消费能力,但这一影响正在逐步减弱。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下降了7.5%,为799.56亿元,但降幅正在收窄,较上半年收窄4.9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在财政上的体现也非常明显。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收、支较去年同期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地方级税收已经实现了由负转正的增长。
物价,因为与老百姓的钱袋子息息相关而让老百姓感受最深。今年前三季度,物价依然保持着正常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7%,涨幅低于1-8月份0.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六升二降”格局,上升方面,食品烟酒价格上涨最多,涨了10.6%;其次为其他用品和服务,涨了6.7%;衣着、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相对平稳,分别上涨0.8%、2.0%、0.4%、0.9%;下降方面,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都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0.8%和2.4%。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