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神秘交通员


这是一位在隐蔽战线为党作出重大贡献的红色交通员,他叫石健民。时至今日,北京中央档案馆内,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鄂豫陕省委与中共中央的文件往来中,依然可以看到“石健民”“石先生”“石同志”这样的名字。

石健民,原名石生瑞,1905年出生于新县箭厂河乡石岗村一个贫苦家庭,上过几年私塾。13岁时,家人把他送到黄安县七里坪一家中药铺当学徒。1926年,鄂豫边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石健民积极组织农民协会,打击土豪劣绅,站在斗争前列。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随着形势的发展,根据地与党中央、根据地与根据地之间的地下交通尤为紧迫,党把这项重要工作交给了石健民。他常常乔装打扮,出入山乡田野、商会客栈、城镇胡同,有时甚至潜入帮会之中,为党和红军搜集传递情报,在隐蔽战线上与敌人斗智斗勇,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1933年10月,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鄂豫皖省委决定省委常委成仿吾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工作,护送任务自然而然交给了石健民。

石健民身着便衣,趁黑夜护送成仿吾越过封锁线,来到平汉路上的柳林车站。敌人盘查非常严格,硬闯势必暴露。成仿吾等人始终无法靠近车站,只好骑着毛驴,辗转于大山之中。怎么办?观察了几天之后,石健民计上心来,经过周密的筹划和部署,他让成仿吾化装成乡绅老爷,找来一抬阔气的轿子,让成仿吾戴着崭新的礼帽,换上长袍大褂和新鞋,一看就是一位有派头有文化的乡绅,就这样大模大样地将他送到火车站。看到这样的阵式,敌人简单地问了几句便放行通过了。成仿吾很顺利地进了车站,到了汉口又乘船抵达上海,接上关系,随后转至中央苏区,向党中央报告了红25军的斗争情况。

根据成仿吾的汇报,周恩来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红22师师长程子华经上海到鄂豫皖工作。1934年8月,省委再次决定让石健民去迎接程子华。他接受组织安排,秘密前往上海与程子华接头。经过周密准备,他装扮成老百姓,程子华扮作地道的商人,两人互相照应着步入汉口车站。他走在前面,很快就穿过检票口,慢步走向站台。突然,程子华被军警人员拦在一旁盘查搜身,石健民急得火急火燎:程子华在中央苏区作战中左手负伤,留下明显疤痕,若被敌人发现,后果难以想象。这时,心思缜密的他灵机一动,急忙给程子华做了个扇扇子的手势。程子华心领神会,趁敌人翻箱检查的时候,不慌不忙地从腰里掏出一把折纸扇扇起来。敌人一番盘查,并没有发现什么,程子华用右手拎起皮箱,从容地登上火车。

他们下了火车后,机智地通过一道道严密的封锁线,最终到达鄂东北道委所在地卡房,通过鄂东北道委找到鄂豫皖省委,石健民将藏在身上的3份机密文件交给了省委,程子华口头传达了周恩来关于红25军主力实施战略转移、创建新的根据地的指示。根据党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精神,鄂豫皖省委决定红25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向平汉路以西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战斗在白色恐怖中的石健民随时准备为党为革命牺牲一切。1935年他在西安被捕,狱中囚禁长达3年之久,后由周恩来营救出狱。1939年秋,他在执行任务途中被敌人逮捕,敌人对他施以电刑、老虎凳等酷刑,他咬紧牙关严守秘密;敌人又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他都不为所动。敌人气急败坏,将他押赴刑场,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高呼革命口号,在安徽金寨英勇就义,年仅34岁。

石健民走了,带走了传奇,留下了忠诚,他用鲜血和生命,在大别山铸就了一座无字丰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