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鸿余
我高中毕业后,开始到父亲的单位里做临时工,在厂行政科打杂:扛水泥、买大米、搬砖头……什么活都干,一天一块钱,去税后到手九角三分,被人戏称为“九三先生”。那个时候,父亲是厂里的车间主任,中午,我经常到他的办公室吃饭。一段时间后,我和车间里的工人都混熟了,他们时常和我讲起我的父亲,让我了解了和家里不一样的父亲。
车间里的工人很少叫我父亲“主任”,都亲切地叫他“鉴堂师傅”。工人有点头痛发热不舒服,父亲就替他们把活干了;工人有事请假,父亲也从来不刁难,他们的工作总是父亲自己顶上去干了。
经营科是改革开放后厂里新设立的科室,父亲是经营科第一任科长。那时,厂里的主要产品——里子布十分畅销,经营科里常常客户云集,人人争着想早点拿到货。有人知道我是科长的儿子,想让我帮忙早点提货,并且答应给我丰厚的回扣。说实话,我确实有点心动。我找到父亲,让他帮忙。本来,像这样的小事,对于父亲来讲,是非常容易的,没想到他一口回绝了。
有一天清晨,我还在梦中,突然被外面一阵劈里啪啦的声音吵醒。我以为出什么事了,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走到外面,看见矗立在门口的晾衣竿、三脚架什么的都倒在地上,父亲气呼呼地站在边上。我问出什么事了,父亲说是客户来送东西,他不收,让客户走,这些客户不光不走,还拿出钱来。然后父亲就发火了,一下子把门口的东西都推倒在地,那些客户这才离去。
父亲抱定那份耿直,过着清贫的生活。按我母亲的话讲,父亲就是“倔脾气”。没几年,父亲被调到分厂经营科当科长。分厂建在郊区,是一个印染加工企业。经营科的业务由原来的卖出去变成了兜进来,难度相对提高了很多。每天,父亲很早就出门了,晚上回来基本上天已经暗花花了,但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父亲一句怨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心态越来越平和。在分厂待了几年后,父亲就把经营科长的位置让给了年轻人。父亲退下来后依然起早贪黑、尽心尽责工作,直到退休。记得父亲退休几年后,有一个老同事写来一封信,这封信的开头是:“最最最敬爱的鉴堂师傅!”内容是邀请我爸去他家聚聚。这封信让我们全家足足笑了几天。现在想来,这封信其实表达了同事对父亲的敬重与爱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