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成 万保军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当你来到青山夹岸、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的龙山湖,坐上画舫再南游3公里,就来到长虹卧波的万河大桥(将军桥)。在万河大桥向北约200米处,就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槐店乡万河村红军渡口和红军岭。80多年前,这里曾上演军民鱼水情深、温馨感人的一幕。
1934年11月8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25军约3000人,在斛山寨遭到国民党军第107师、第117师等的突然袭击,战斗十分惨烈。红军发扬能攻善守、勇猛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取得歼敌4000余人的辉煌战绩。撤出战斗后,红军及时转移到潢河东岸万河村的古渡口,准备渡河后参加花山寨会议及随后开始的红25军长征。当时渡口仅有一条大木船,供村民来往赶集时渡河乘坐,一次只能渡20余人,摆渡一次需40分钟,吴焕先、徐海东、高敬亭等,一度十分焦急。
当地群众闻讯后,纷纷抬出自家的大小渔船,捐出自家的米、面、油等慰问红军,甚至把家中喂养近两年200多斤的黑毛猪牵到河边宰杀,改善红军伙食,也有群众把家中仅有的两袋大米捐出送给红军。在当地群众的全力帮助下,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渡,红25军全部顺利渡河,体力得到一定恢复。红25军长征后经过一路厮杀,1935年9月16日到达陕北,最先取得长征胜利。不幸的是,1935年8月21日,红25军政委吴焕先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当年包括万海峰将军在内的红军将士渡河的古渡口为“红军渡口”。花山寨会议决定高敬亭留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重建红28军。随后高敬亭率领红28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鄂豫皖苏区28年红旗不倒,为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
1986年3月17日上午,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紫燕低飞,66岁的万海峰将军回家乡考察,在众人的簇拥下,迈着矫健的步伐,愉快地来到万河村万河湾万家祖宅大院,饱含深情地栽下一棵银杏树苗,施肥浇水,以寄托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自此,每当家乡群众到北京去看望万海峰将军时,万海峰将军都会关切地询问银杏树长势如何,有多高有多粗,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时光荏苒,一晃数十载,当年弱小的小银杏树苗,在家乡人民的精心呵护关爱下,已茁壮成长为高十多米的参天大树。
万河村在外创业返乡人士万保军先生,创业成功不忘乡梓,心怀感恩回报家乡,2015年春,成立万河新绿园合作社。在县、乡、村群众的鼎力支持下,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在万家祖宅打造万海峰将军陈列馆、将军松、红军广场、红军岭、红色书屋、将军台、红色游客驿站、莲花湖等红色旅游景点,传承红色基因。
家乡人民亲切地把万海峰将军陈列馆院内,当年万海峰将军亲手栽种的银杏树称为“将军树”,以表达家乡人民对万海峰将军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有游客到此感慨万千:“银杏嘉树,迎春光而振发,驻夏炎以布荫。披秋黄之金甲,凌冬严而卓群。盘龙根而挺直干,阔腰围而壮虬枝。尽刻沧桑岁月,饱览世事风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