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印象信阳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扶贫花开幸福来


本报记者 周 涛 文/图

“1个小时挣10块钱,我们已经采摘好几天了……”昨日,在息县杨店乡张围孜村万寿菊种植基地,57岁村民沈忠秀向记者介绍着,手里的活一直没停。金秋八月,正值万寿菊盛花期,杨店乡片片花海映入眼帘,橘黄色的花瓣混合着绿叶,像地毯般从脚下铺展开,村民们在花海中来回穿梭采摘,一派忙碌景象。

2019年,在张围孜村村支部的宣传引导下,乡里的致富能人高群从云南引进花种,率先在张围孜村建立了乡里第一个万寿菊示范种植基地。通过流转土地集中示范种植和带动农户自主种植两种模式,共整合土地1000余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63人,用工高峰期时还吸纳周边村民和贫困群众来务工。“万寿菊种植周期短、风险性低,集观赏、药用、环保等经济价值于一身,故有‘软黄金’之称,不仅给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机会,还收益可观。”高群告诉记者。

在南徐楼村产业扶贫基地,76岁的吴在兰载着老伴儿和一车万寿菊来到发酵区。称重时,吴在兰笑呵呵地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这菊一茬接着一茬长,从7月到11月,可以收7茬-8茬,而且一茬比一茬产量高,估摸着俺家两亩地至少能给我带来4000元的收入,到了11月还不耽误种菜……”

据了解,万寿菊示范种植基地采取统一供种育苗移栽、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模式进行运作,花朵采摘后由公司统一发酵,加工成颗粒及成品,订单销往全国各地。如今,杨店乡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大力发展万寿菊种植,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带产业,“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路子,万寿菊已成杨店乡的“致富花”。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