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成 王 楠 占才领
槐店乡草鞋店村草鞋店组位于光山县城南约10公里处,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国道230线在该塆境内交汇,自古为正阳、埠阳、豫南至汉口的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是商贾云集之地,因有编织草鞋的传统而得名,至今流传着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
相传,北宋真宗景德年间,朝廷就在此地设“云格驿站”。明初,许多百姓从江南一带移民到光山境内,社会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
据传,当年从江苏宜兴移民到槐店乡王井的村民王德荣,老家有编织草鞋的传统,当他看到附近的云格驿站商贩、商队云集,商贩中多是挑黄豆、棉花步行到汉口,返回时贩盐、贩布匹的贩夫,来回一趟一双布鞋就穿烂了,鞋子需求量很大。王德荣想,编织草鞋既能带动乡邻致富,又能解决贩夫们的实际困难。于是,他大胆对老家草鞋编织技艺进行改良,而当地衰草、灯草、稻草又异常丰富,新式“王氏草鞋”出售后,因价格便宜,贩夫们一次性就购买两双,去时穿一双,自汉口返回时又穿一双,特别是夏款草鞋,清爽凉快,软硬适中,穿上步履敏捷、两脚生风,贩夫们亲切地称之为“千里马”。
在王德荣的传授带领下,到云格驿站住居编织草鞋的农户骤集成塆,人们便改称云格驿站为“草鞋店塆”。鼎盛时期,这里编织草鞋的农户达数百人,“王氏草鞋”远销豫南、驻马店正阳、安徽阜阳等地,因价格低廉、舒适赛布鞋,深受商贩、农夫、妇孺们的钟爱和喜欢。
明朝成化年间,草鞋店塆正式形成集市,为“草鞋店街”。据清道光五年草鞋店街建火神庙功德碑记载,“街阔五丈,长数百步,商铺林立,商贾云集,有小汉口之称”。如今,坐落古街中心的火神庙仍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火神祝融生日,附近村民仍前来烧纸、敬香、打醮,热闹异常。草鞋店街繁华数百年后,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寨新公路的贯通,槐店街、椿树店街集市的兴起,草鞋店街迅速走向衰落,但草鞋业一直繁荣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草鞋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声名鹊起,与一位老地下共产党员王赭香的革命活动息息相关。1928年秋,地下共产党员王赭香经当地共产党负责人刘守斋批准,以中医郎中为掩护,在草鞋店街上开“赭香药铺”和“云格饭店”,为地下交通联络站。
1947年10月,刘高山战役打响前,王赭香又给解放军运送草鞋2000多双,并积极救治伤员,受到旅长张才千的嘉奖。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王赭香组织群众在草鞋店编织草鞋数万双,组织独轮车及时送到淮海战役前线。
物换星移几度秋,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今的草鞋店,草鞋业早已凋零,仅有草鞋编织文化传人余继安、翁方友等,闲暇时编织红军草鞋,免费送给周边县区红色旅游景点纪念留存,大部分年轻人以现场充绒、油茶园务工及自主创业为主,日子安逸、祥和、幸福、快乐。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