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就像是文学活动的两个“车轮子”。良好的文学评论生态,能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但是在当下,很多文学评论存在一团和气的现象,真诚批评的越来越少。此外,一些文学评论热衷于谈论各种理论,普通读者不喜欢,很多作家也并不买账。文学评论需要理性和真知灼见,同时也需要接地气。新近出版的《寻找文心:当代文学的精神面相》一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为先导。作者陈华文多年来专注于文学评论,除了本书之外,还出版有《最是书香》《山河气韵》等评论集。
本书20余万字,分为茅盾文学奖作家作品综论、非虚构文学观察、虚构文学扫描、外国文学管窥四个部分。书中既有对陈忠实、王安忆、贾平凹、迟子建等作家的长篇小说作品的理性点评,也有对孙犁、夏志清、冯骥才等作家的散文、报告文学、随笔等的文学观察。
本书作者的文学评论不是天马行空、故弄玄虚,也没有简单迎合,而是从文本出发,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知,用朴素的语言展开颇为中肯的评论。拒绝“和稀泥”,从另外一个维度讲,也是借他人之作品表达评论者自己的文学主见。比如,作者在阅读贾平凹的小说《老生》之后写道:“一些刚刚出道的小说家,要么沉醉于各种离奇的故事情节,要么在现代性叙事的狂欢中孤芳自赏。”“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客观理性地表达,吸取历史文化的养分,才是创作的正途。”
而在阅读了池莉的大量作品之后,陈华文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池莉笔下的女性文学形象进行了总体“画像”:池莉小说中的汉口女性是可爱的,也是值得爱的,那种小机巧、小情调、小快活富有生命的活力。作者认为,乐于在城市底层人物身上挖掘真善美,巧妙传递生活的正能量,是池莉小说具有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总体上讲,《寻找文心:当代文学的精神面相》一书,是对当代部分作家作品的准确白描,也是面向文本、面向人性、回归文学本质和初心的真挚评论。在作者的笔下,文学评论不仅带有理论和学术的气质,也充满着趣味和情感。
(屠傲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