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孙叔敖其人其事(下)


尤新峰

孙叔敖当上令尹后很多人都来祝贺他,其中有位老者告诫他说:“地位高漠视百姓,百姓将离他而去。权力大擅权胡为,就会遭到君王的嫉恨。俸禄高不知满足,就会贪得无厌,非常危险。”孙叔敖拜问老人怎么才能当个好官,老人说:“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也。”老人所说的这三个要求,在今天来看,也是对为官者的基本要求。孙叔敖善纳忠言,谨记忠告,以身作则,终于成为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清官、好官,而备受后世的崇仰和爱戴。他为相之后,奉职循理,勤政为国,衣着朴素,饮食简单。按照官位,他应该使用好车好马,但仍坚持使用一般运输车辆和小母马。史书记载他“冬羊裘,夏葛布,枯鱼之膳,栈车牝马,面有饥色”。《盐铁论·通有篇》说:“昔孙叔敖相楚,妻不衣帛,马不秣粟。”孔子曰:“不可,太俭极下。”连孔子都觉得孙叔敖平时太过于节俭。孙叔敖贵为楚相却忧国忘私,两袖清风,快要病死了买棺椁的钱都没有,死后妻儿靠打柴维持生活,伶人优孟替孙叔敖打抱不平,扮孙叔敖讽谏庄王,说清官不能做,死了没钱买棺材,妻儿只能靠打柴生活,庄王听后很感动,就把寝丘封给了孙叔敖的儿子,留下了“优孟衣冠”的千古佳话。

孙叔敖是一个坚持原则、敢说真话的人,虞丘子推荐他当了令尹,但虞丘子家人犯法他照抓不误。一次,庄王觉得楚国是个大国,使用的蚁鼻钱太小,有失大国体面,便责令市场更换大钱,结果百姓适应不了大钱,市场大乱,怨言四起。孙叔敖根据市场实际,奏报庄王,在使用大钱同时仍用小钱,仅三天就解决了市场因换大钱引起的混乱。又有一次,楚国民俗中有坐低车的习俗,不利于战车的征用,庄王命令全国百姓立即改乘高车,结果民众不适应,有抵触。孙叔敖则主张不必强令民众改高车,而是号召官员和有身份的人带头乘坐高车,以此来移风易俗,很快就收到低车改高的效果。还有一次,楚庄王坚持要攻打晋国,群臣都认为不适宜,会给国家带来灾难,但庄王不听,放出狠话说:“如果有人敢劝不出兵者,杀头!”众臣都不敢劝,孙叔敖对大臣们说:“我听说害怕鞭打而不敢阻止父亲做不该做的事情,就不是孝子。害怕杀头而不敢阻君王做不该做的事情,就不是忠臣。”他找到楚庄王,并不直接提攻打晋国的事,而是说:“大王,我的后园有棵榆树,树上有只蝉,它高声鸣叫,要去饮食清露,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后边伸着脖子正准备捕食它。螳螂正准备捕食蝉的时候,却不知道它的身后有只黄雀伸着头正准备啄食螳螂。黄雀准备啄食螳螂的时候,却不知道树下有个小孩正拿着弹弓瞄准了黄雀。小孩正要用弹弓打黄雀的时候,却没留心脚前有个深坑,身后有个土窟洞。这些都是说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事后的危害。这种情况不光是昆虫或者一般百姓考虑不到,就是做了君王有时不全面考虑问题也会只顾眼前。大王如今只知道贪占晋国土地,却没想到要爱惜士卒生命,没想到战争带来的后果和祸患。”庄王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听从了孙叔敖的劝诫,决定不去伐晋了。孙叔敖冒着杀头的风险,巧妙地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故事,劝说庄王醒悟,放弃了一场无谓战争,为百姓消除了一场战争灾难。

孙叔敖任楚相期间励精图治,不但兴修水利,而且整饬军队,修订完善楚国法律。《史记》说他“秋冬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民皆乐其生”。由于政通人和、国力日渐强盛,楚庄王终于在公元前579年一举打败晋国而成为春秋霸主之一。汉延熹三年《孙叔敖庙碑记》说孙叔敖“专国权而不荣华,一旦可得百金,于没齿而无分铢之蓄,破玉玦不以宝财遗子孙”。孙叔敖一生生活俭朴,不居功,不贪财,司马迁将其列为中国循史第一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