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 梅)5月25日,息县包信镇香蒲园村的迷迭香种植基地内,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迷迭香布满田间地头,微风拂过,芳香扑鼻。
“俺们把土地流转出去,每亩有几百元收入,然后在种植基地打短工,每天能挣100多,工资当日就结算。”香蒲园村团结村民组65岁的脱贫户方瑞和乡亲们一起,正在田间育苗、起苗。她的老伴儿张海民也在这里干活,负责基地的抗旱、除草工作。一家人靠着发展迷迭香产业稳定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在香蒲园村,像方瑞一家这样,通过扶贫产业发展增收脱贫的贫困农户还有很多。据香蒲园村党支部书记马波介绍,他们村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实效。如今,村里的迷迭香种植合作社每年可安排用工200人左右,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90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
马波口中的新模式便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2017年6月,这位在外创业有成的80后小伙儿,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领着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流转农户土地500亩,立足村情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当一天村支书,就要为家乡出一份力,不改变乡村面貌和乡亲们生活条件誓不罢休!”坚持带着这种执念,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扶下,如今的香蒲园村组组通上了水泥路,安全饮水全覆盖,农村电网全部改造升级,新修水渠直达田间地头,保证全村土地旱涝保收,和谐家园完成集中安置……
去年初,香蒲园村通过招商引来本镇外出创业人士韦纯秀和她的儿子邹笛,成立了迷迭香种植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全村贫困户增强了“造血”功能。
“除了种植迷迭香,我们还发展有青阳辣椒、越冬菠菜、香葱、西兰花、秋葵等蔬菜品种,专供韩国和郑州方大集团生产泡菜和果蔬制品。当年就为在合作社务工的农户发放工资18万元,合作社也获得纯收益20万元。”马波乐呵呵地说。
“合作社还与息县息半夏药业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他们的指定育苗基地,实行订单式生产。“合作社理事长邹笛兴奋地说,今年麦收后,他们准备再流转土地1000亩,扩大迷迭香种植规模,香蒲园村的群众走上更加广阔的致富小康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