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 车)近年来,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渠道,发挥资源优势,以“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特色产业+园区+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建成示范基地1948个,累计带动贫困户9.4万户、贫困人口30.2万人、贫困村860个,覆盖率93.5%。
茶旅融合闯出脱贫新路。我市按照三产融合发展做好茶文章,稳定种植面积,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品牌,推进“茶旅游融合”发展。目前,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68.86亿元,全市茶园面积213.8万亩,产值122亿元,有带贫企业和合作社300多家,带动3.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0万人脱贫。
油茶成为我市“脱贫致富树”。我市创新“林权变股权、补助资金作股金、林农当股东、保底分红、利益共享”运行机制,发展油茶面积89.6万亩、油茶加工企业20多家,带动贫困人口3.7万人,仅光山县油茶面积就有25.1万亩。
“稻渔共作”开拓农村脱贫新思路。近年来,我市打造“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生态种养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2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参与稻渔种养贫困户1.3万户,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经营组织1304个,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4个、省级17个。推行稻渔种养保险,防范和化解风险。潢川县出台小龙虾养殖政策性保险方案,对养殖户给予最高每亩1500元的补差赔付,每亩90元的保费,养殖户只承担20%。该县“稻虾共作有机米”品牌,在北京13个大型超市设立专柜。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对潢川“稻虾共作”扶贫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电商扶贫带贫致富有新招。全市电商服务站点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与“阿里村淘”“天猫优品”“菜鸟物流”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培育了“易采光山”“固始云”等一批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打造了“光山十宝”“新县味”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全市扶贫产业基本实现了由“扶生存”向“扶发展”的根本性转变。同时,我市通过境外转移、县外转移、就地转移“三个转移”一起抓,大力推进就业扶贫。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28.3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3.3万人。在2019年全省就业创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信阳作了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