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坚持因地制宜 发掘文化内涵


新县千斤乡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孔 翔)日前,笔者来到新县千斤乡体验了“田园王店”“老井杨家冲”“书香抱耳”文旅一日游,近距离感受“书香新县、信义千斤”的独特魅力。

在老屋环抱的王店村大塘不远处,一堵正对着道路的“村歌墙”显得朴素而大方。“高高的毡帽岭,怀抱着王店村,门前那条河,养育了两岸人。”“幸福靠奋斗,爱拼才会赢。永远跟党走,铭记党恩情。”导游方静告诉记者,墙上的村歌《我们王店人》由本地文人雅客作词谱曲,源自民间,天然带着一股家乡熟悉的味道。该乡鼓励村歌创作,产生了一批如《杨湾恋歌》《戴湾之歌》的优秀作品,尽显新时期村民迎接全面小康社会的崭新面貌。

镰刀、锄头、老油灯、黑白电视机……走进王店村感恩馆,数十件“年味”十足的藏品,让人仿佛梦回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墙上的展板设计别出心裁:以一位从1949年10月1日出生的人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使游客在短短百十步里尽浏“父母爱情”“农村习俗”“求学之路”“投身事业”“发挥余热”等篇章,带入感极强地体现了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国家和感谢党恩的主旨。

登车驶入绿树夹道的乡间道路,10余分钟笔者就来到了充满书香气息的抱耳村。这里透着一股对读书人的敬重,“读书为重”村中流传的周氏家训开篇明义。在村中的书香苑,记者看到一列列展板上载满了抱耳村文人墨客的事迹,使人忍不住疑惑为何此地人才辈出。“真水无香,加一点墨就香了。”“到抱耳村走一走,哪一座池塘没有洗过砚呢?”这篇由该村走出的诗人胡光明所作的《序》,仿佛默默无声地回应了记者的疑惑。“我时不时带孙子来这里逛逛,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上个好大学。”村民周老太告诉记者。

“我们不请文化设计公司搞建设,尽量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掘本乡本土的文化内涵,避免套用模块化设计。对照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在王店村、抱耳村探索实践文化‘六个一’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一步,我们要在全乡推广建设经验,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谈及乡村文化建设,该乡乡长余地青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