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良刚 洪晓燕
5月14日,进入商城县汪桥镇六营村,远远望去,成片的水田里已经插上了绿茵茵的秧苗。时近中午,卢仕立还正在秧田里撒化肥,他背着一个白色的塑料桶,步履有些僵硬,一手扶桶、一手熟练地伸进桶里,随后将化肥向秧田扬去。
据了解,卢仕立年轻时是个帅气能干的小伙,但命运不济,18岁那年不幸患上了骨膜炎,手术未成功,导致他的右腿髋关节至膝盖都无法弯曲,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为了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钱,没米下锅只好到处向邻居借粮食。”回忆起手术后的那段时间,49岁的卢仕立依然心酸,“但生活还得继续啊!”
身体残疾还是会给卢仕立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稍不注意他就会一个趔趄倒在路旁,在田里干活摔倒更是常有的事。
因身体原因,卢仕立30多岁才娶妻生子。在卢仕立的家里,笔者见到了正在晾晒衣服的妻子孙长云。孙长云先天有精神残疾,不会说话,好在会洗衣做饭,把屋里收拾得挺干净。
面对这个脆弱的家,卢仕立就是不服输。他告诉笔者,摔倒还能再爬起来,没能力赚钱才是最大的困难,让他觉得低人一等。
于是,带着僵硬的身躯,卢仕立从体力稍轻的种菜、卖菜做起,养母猪、卖猪仔,闲时学做木匠活。孩子出生后,“要活出样子”的想法更是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六营村村委会了解到卢仕立家的情况后,把村里的办公桌椅,学校的桌凳都交给他做。“大家帮助我,我自己也要努力!”去年夏季,外地人在六营村承包土地种西瓜,卢仕立从他们手中进西瓜,用自己的小三轮车拉到集市上去卖,每车能净赚200多元,一个夏天挣了5000多元。
如今,通过残疾人“两补”和兜底扶贫等政策 ,卢仕立家每年固定有一万多元的补贴,正在汪桥上初中的孩子也能享受教育补贴,通过危房改造项目,住房也有了保障,加上自己的努力,有些积蓄的卢仕立萌生了流转田地,种植水稻的想法。
“这一片水田都是我种的,有近30亩,除了自家的田,还租用了去年的西瓜地,每亩给人家200块钱,插秧时,村里人也都赶过来帮忙。”卢仕立站在他的三轮摩托车旁,满脸笑容地介绍到,今年的水稻预计到收成时又能给家里增加18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秧苗下田后,卢仕立有些闲不住,又有了新的打算,他准备买100只左右的鹅在稻田里养殖。“早起赶鹅下田,鹅在田里捉虫吃草,粪便还能当肥料,长大后,每只能净赚六七十块钱。”卢仕立微笑着说。
说到卢仕立,隔壁的童吉荣对他竖起大拇指,“左邻右舍劳动力都外出了,剩下我们这些带小孩的妇女,平时请他帮忙修个水电,他从来都不拒绝。”村里上下也都连连称赞,“他可是个扶贫扶志的典型啊!”“我们普通人也没几个能做到他这样。”“勤快不说,人还善良,只要有事找他,一准帮忙。”
“人就是要有信念——别人过得好,我也要混舒坦。”卢仕立信心坚定地说,“每年自己能赚点钱,再苦再累,心里也高兴,勤劳才能致富嘛,我也想给我家孩子树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