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一片羽毛 托起乡亲脱贫致富梦


杨绪伟 余 璐

5月14日,走进商城县鄢岗镇崔楼村锦德羽毛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德全正指挥着10多名工人进行原料分拣,由火鸡毛、鸵鸟毛、鹅毛等制作出的羽毛扇、羽毛绒条、羽毛面具、羽毛围巾等产品琳琅满目,色彩缤纷。

“就是这一片片小羽毛,为咱乡亲们铺出了脱贫大道。”王德全笑着告诉记者,“羽毛加工主要是手工活,受疫情影响,目前只留下少量工人在车间生产,大部分活计都是让工人带回家完成。”

2003年,刚刚而立之年的王德全远赴义乌,经过10年艰辛打拼,在当地拥有了属于自己“前店后厂”运作模式的羽毛公司。2013年,满怀家乡情结的他返乡创业,投资600多万元在老家崔楼村兴建起锦德羽毛有限公司。

“招不到年轻人,就吸纳当地留守老人、妇女;工作不会干,就手把手指导;工作时间保证不了,公司免费提供午餐,就连孩子也可以带来照顾。”王德全坦言,随着公司生产走向“正轨”,看着越来越多的父老乡亲在公司务工增收、改善生活,觉得自己“做对了一件事情”,公司的年产值也已达到1000多万元。

“既能照顾孩子,每个月还能挣个两三千元工资,特别满足。”贫困户赵天凤告诉记者,几年前,丈夫去世,留下自己和未成年的儿子艰难度日,走进锦德羽毛有限公司后,凭着勤劳肯干,不仅摘了穷帽子,也盼来了吃穿不愁、收入稳定的好日子。

和赵天凤一样,借助“一片羽毛”走上脱贫路的,还有重度残疾的胡光琴,带着残疾女儿上班的郑瑞琴,觉得自己是“累赘”的60多岁的付迟芳,上有80多岁老父亲、下有智力障碍妻子和聋哑孩子的杨功海……如今,锦德羽毛有限公司主动扛起社会责任,通过设立“扶贫车间”,直接带动 6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帮助400余人实现“家门口”增收。

无独有偶,在该县双椿铺镇,尔宏羽毛公司自主生产的上千种羽毛工艺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年产值2000多万美元,为周边镇村百余名贫困妇女提供了岗位,年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因带贫成效显著,该公司被表彰为信阳市“巧媳妇”示范工程。

近年来,商城县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因地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大力开展扶贫招商,以羽毛产业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进村办厂,既解决了企业招工困难,也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为该县产业扶贫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