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紧张施工,近期,市中心城区6个重点项目集中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是全市的一件喜事,也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交出的民生答卷。
这些重点项目均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四一路铁路立交桥涵洞拓宽工程分别增加9米宽机动车道和6米宽非机动车道,解决火车站交通拥堵问题;新二十四大街改扩建工程将道路拓宽至100米,大大提高道路通达性和城市形象;市老年活动中心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间与展示舞台;浉河二号桥连接南湖路与茶韵路,往来更便利;信阳市公交中心枢纽站、高新区城东停保场的投入使用,有效解决公交充电、维修、保养问题,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这些项目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和形象品位,标志着信阳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又向前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我市将以这6个重点项目集中竣工为起点,带动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开工项目抓进度、续建项目抓竣工、签约项目抓跟踪、储备项目抓前期,形成“开工项目铺天盖地、在建项目热火朝天、竣工项目接二连三、储备项目源源不断”的生动局面。
自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民之所盼 政之所向”——市中心城区重点民生项目竣工巡礼系列报道,集中展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成果。
项目简介
四一路铁路立交桥,是我市中心城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扼新老城区交通咽喉。随着我市城市框架的拉大,以及私家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四一路原有桥涵已满足不了交通需求,成为道路交通的瓶颈。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四一路铁路立交桥改扩建工程。
该项目包括道路工程、下穿框架工程、引道工程、排水工程及附属工程等。主要是在现有涵洞宽度的基础上,向东扩建一孔9米宽的快车道和一孔6米宽的慢车道。建成后道路总宽40米,可与新六大街、四一路顺畅连接。这将进一步提升四一路铁路立交桥通行能力,有效缓解该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满足市民方便出行的需求。对拓宽火车站南北通道,树立城市形象,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本报记者 许晓悦
4月28日,风和日丽。四一路铁路立交桥改扩建工程在这天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该工程项目开展以来就备受市民关注,如今的四一路铁路立交桥,终于不负期待,打通“瓶颈”变坦途。
通车后,记者来到四一路铁路立交桥进行走访。在现场,记者看到,该立交桥在原有宽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机动车道和一条非机动车道,道路平整宽阔,过往车辆不再拥挤,而是排列有序,按照交通灯和路标指示通行。路灯和涵洞照明灯配置齐全,道路中间的绿化带种植了各类绿植和花卉,也做了亮化设计,晚上亮灯时,色彩变换,甚是美观。
据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耿宏香介绍,扩建后的四一路铁路立交桥路幅总宽40米,具体包括两边各9米宽的机动车道、6米宽的非机动车道、0.5米宽的机非分隔带,还有中央分隔带和过铁路综合管廊。
市市政管理处项目负责人徐智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4日,中铁四局完成最后的涵洞顶进工程撤离施工场地后,该项目交由市城管局市政一公司(申飞市政公司)接手,负责后继引道及市政附属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工程、人行道工程、钻孔灌注桩、挡土墙工程、雨水管道工程、给水管道工程、雨水箱涵、雨水泵站工程等。
“从3月5日开始,我们24小时不停工,三班轮流作业,快车道基本成型后,慢车道、人行道、绿化、护栏及路灯照明同步施工。在这50多天里,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是为了尽快建成,让这里不再拥堵。”徐智说:“项目前期,因施工区域地形复杂,施工场地窄,作业面积小,危险系数高,有效工作时间短等因素,造成工程进度缓慢,未能如期完成项目建设,给大家出行造成了不便,希望市民能够理解并多多包涵。”
四一路铁路立交桥扩建通车了。这对出租车司机刘爱华来说影响很大:“畅快!以前每天来来回回要从这里跑好多趟,高峰期堵个二三十分钟是家常便饭,从来没有过今天这么畅快的!不说挣钱多少啊,咱这路畅通了,心气儿也跟着顺畅了,心气儿顺畅了,‘路怒’不就少了嘛!”
不少市民对此也表现出欣喜,纷纷拿出手机拍摄通车情况,编发朋友圈。陈建国大爷是铁路退休职工,就居住在四一路铁路立交桥旁。他每次外出散步,都会拿着小马扎坐在立交桥北边的天桥上观看施工进度。看到工程竣工通车了,他很高兴:“三年了,一直等着它开通,现在终于修好了。宽敞了,不堵了,出去就方便了。”
陈芳女士家住新五大道,每天上下班都要开车经过立交桥,说起通车的事情,她先是皱了下眉头,紧接着就笑了起来。“虽然让我们等了这么久,但是现在总算能顺利通行了,挺好的!路修的宽敞,绿化也漂亮,不堵车了更安全。”最后,陈芳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政府有困难我们也能理解,最终能把这些民生问题解决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