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涛 文/图
“快看,喜哥出来了!”4月15日中午,从郑州返回信阳的杨长喜一出东站出站口,同事们便围了上来。伴着鲜花和掌声,他满眼深情,一脸轻松。深情于一周以来同事、亲友的殷殷关怀,轻松于经历5天9次动员剂注射、4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后,为一名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
杨长喜在信阳晚报社工作了15年,单位年轻人都爱称他“喜哥”,甚至许多比他年长的同事也这么叫他。“喜哥”工作上踏实勤奋有担当,人尽皆知。然而,若不是去年年底接到来自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工作人员的一通电话,恐怕他曾7次无偿献血、9年前就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采集等事儿,到现在也没人知道。
“能不激动吗,非血缘骨髓配型找到全相合供者的概率约为二十万分之一……”“喜哥”听说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骨髓初配成功,有种“中彩票”的感觉,恨不能当天就进行高配、体检、采集等程序。今年年初,一场疫情来袭,原定的捐献时间滞后,“喜哥”整日担心患者的病情,并保持多运动、饮食清淡,以期达到最好的状态。
4月9日,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喜哥”终于踏上赴郑州的这趟爱心之旅。接下来的4天里,注射的一针针动员剂令他腰部胀痛,时不时直流清鼻涕,可在寸步不离陪伴身边的妻子面前,始终表现得若无其事。
15日一大早,河南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的病床上,血细胞分离机传来的滴答滴答声不止,“喜哥”那插着针的双臂平放着,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一旁的妻子守在身边,一会给他挠痒痒,一会点开微信视频让他和女儿对话。4个多小时后,外周血液中的222ml造血干细胞慢慢分离出来,“生命种子”随后被带至远方。采集完成,接收了市红十字会送来的荣誉证书,“喜哥”还是放心不下。
当天下午,医院传来的消息:造血干细胞已够量,患者当天就可以进行移植手术。“喜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的爱心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喜哥”也正式成为全省第843例、信阳市第30例实现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