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方志
自3月10日以来,我市11处黑臭水体、16条道路污水管网施工已全面复工,施工单位加大人员和设备的投入投量,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目前,累计完成污水管网埋设共计约93.6公里,占工程形象进度的70%。
相较于市区道路污水管网建设的“速战速决”,鸡公山大街辅道上的管道铺设似乎稍慢。14日下午4时20分,记者来到鸡公山大街。当时,该条道路上的污水管网新建工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施工现场,工人李治民正从施工坑道内爬上来喝水。李治民告诉记者,与中心城区道路污水管网新建工程中用挖掘机挖开路面后直接铺设管道不同,鸡公山大街上的污水管网新建采用的是坑道作业,即不完全开挖路面,而是在路面上每隔大约50米距离挖一个4米深的坑道,然后工人们在坑道内向两边挖地道,地道挖一截就向里顶一节管道,直到将两个坑道处的管道衔接在一起。
“管道铺在4米深的地下,如果全部开挖路面,工程量太大,还会破坏原来的路面。”李治民说。正说着话,李治民已经喝完水,并准备重新进入坑道内。由于施工坑道距离地面有4米,铺设的管道直径只有80厘米,所以记者不能下坑体验李治民和其工友挖地道的状态,但从他的介绍中得知,那是一个非常难受的过程。
“我们在管道里面一个挖,一个装。只能蹲着干活,站不起来。平均每天前进4节管道的距离,差不多8米远。”李治民一边说,一边顺着梯子往坑道下。落地后,李治民爬上了清理渣土的小车车斗内。随着小车钻进管道,李治民也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好了!”大约七八分钟后,管道内发出一声喊叫。管道外的一位工人摁下按钮,刚才拉着李治民进去的小车出来了,车斗内装的则是刚挖下的渣土。路面上堆成小山似的渣土就是这样一车车拉上来的,也是李治民和他的工友们一铲一铲挖出来的。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