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茂
在十几年前,看了有位与我笔名相同的作者在网上发了篇关于紫水塔的文章,很是惊讶与好奇。本地笔名“老茂”的只有我一人,并在多个作家协会存档备案,只因此次撞脸,让我是否写紫水塔纠结了许多年。
多年后,闲遐之余,想想紫水塔这一光山县城显眼的古迹,觉得值得我留些文字。
紫水塔位于光山县东门外。塔建于明末,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塔基由花岗石砌成,塔身由灰砖砌成,是一座没建成的楼阁式文峰塔。乾隆年间塔毁,残高约20米;光绪年间重修至第六层,清康熙三年(1664年)完工。后来补建至七层,高27米。塔门西向,石雕门额凸膛横排“紫水塔”,上款镌“同知衔知光山县事王玉山题”,下款刻“光绪丙申孟夏上浣重建”。塔内有塔室,壁间有石阶,檀木楼板,通过每层楼板旋壁间石阶可以攀登凭眺。
古老的东西总是有故事的,紫水塔也不例外。关于紫水塔的传说有多个版本。一说光山县城的南边有一个叫九龙口的地方,站在这个地方向四周看,似乎有九条像龙一样的山岭都朝这里奔来,便有了九龙朝圣之地的传说。有一个道士路过此地,看了后说:“这九条龙要想不分散,需要有一个龙珠子系着,不然就不团结,会引起九龙争斗,使此地不得安宁。”于是,人们就在九龙口的东面不远处建了一座高塔,起名紫水塔。紫水塔就这样骄傲地矗立在紫水河畔。
二说光山县城的东部地势低洼,河塘众多,每逢下雨,县城积水,当流经紫水河,紫水河承载不了,形成洪涝,泛滥成灾,泱及县城,民不聊生。后来有人说这里是海眼,无法阻挡洪涝的发生,于是,便有修塔镇海眼的传说。自修建紫水塔,这里的水也慢慢少了,不见往日的汹涌,仿佛紫水塔真的起了作用。
还有传说是紫水塔下镇了一条会喷紫水的妖龙,修建此塔压之。
紫水塔在光山可以说没人不知道的。在曾经不太发达的年代,紫水塔周边空旷,也就格外显眼,加上古桥、流水与之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每在夕阳晚霞的映衬下,紫水塔如鹤立鸡群,显得挺拔、伟岸。每到春夏,塔周围那些不知名的花,带着野性肆意开放,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让人陶醉。还有奔跑的孩童,天空中的风筝,更增加了紫水塔的壮美,让人激情四射。
我与紫水塔的第一次接触已是几十年前的事,印象深刻的是石雕门额上“紫水塔”三字苍劲有力,再就是没见过这么高的“楼”。至于它的历史与沧桑,并无兴趣深入探究,因为纯粹是游玩,所以,对紫水塔并无多少了解。后来,我定居县城,又多次爬到塔顶,一览邓颖超祖居、北台子、司马光砸缸旧址等县城美景。也曾在夏天的夜晚多次到紫水塔边散步,看孩童嬉闹、情侣私语,在夜阑人静时看如点点星火的萤火虫飞舞,听紫水河畔蛙鸣,感受紫水塔诗情画意的夜色,这些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县城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楼高,路宽,变靓丽了。因此,紫水塔那片沉寂的土地也不再沉寂,被林立的高楼占去了大部分空间。尽管如此,塔身高耸、仰凌碧空的紫水塔,虽历尽沧桑,但依然是光山县一个古老的地标和人文景观,是光山对外的一张名片。而且,它2000年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具有500年历史、象征紫气东来的紫水塔会像巨人一样屹立于光山县城,诉说着光山古老的历史,为光山增辉。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