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方志
在市区广场东路和中山路交叉处往西不远的临街商铺房檐下,几乎每天都有一位妇女,她坐在一只方凳上,脚下总有一团从藤条上剥下来的藤皮,这些散乱的藤皮在她手中或左右缠绕,或上下穿插,整齐地包裹在竹子做成的骨架上,一只藤椅的模样渐渐清晰。
她叫吴正林,今年53岁,一个传统手工艺者,手工编制藤椅30余年,所编藤椅难以计数。
藤椅并不稀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纯手工编制藤椅的从业人员已不多见。“以前信阳市还有些人,但是现在除了我估计很难再找到纯手工编制藤椅的了。”吴正林说,她从30多年前做姑娘时就学得了这门技艺,之后便一直做到今天。
一只带扶手的大藤椅,从打骨架到编制成功,需要两天时间,售价最高480元;一只小的带靠背的藤椅也需要一天时间,售价最高180元。吴正林说,在这个物价不低的时代,这个价格并不算高。“我一个月也就编个十来把椅子,平均收入2000多元。”
没能编织出七彩的人生,但她用勤劳换来了安逸的生活。如今的吴正林几乎每天都在编制着藤椅,动手时认认真真,停手后和邻里姐妹拉上几句家常,平淡却也不乏舒心。“不喜欢给人打工,所以就坚持下来,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总算有一项本领在身,能养活自己,也算满足。”
谈及手工编制藤椅这门技艺的传承,吴正林虽不看好,但却坦然接受。“活儿不重,可比较枯燥,来钱也不快,估计现在的年轻人是不会看得上这门技艺的。”吴正林说,“这很正常,社会发展了,总有些技艺会被代替或被淘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