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茶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找呀找呀找朋友


受人所托,当了一回红娘。

找到一个热心公益的小学弟帮忙。俺推荐一位优秀女生,他负责寻找合适的男生。

真是一个奇怪现象:在“男多女少”的中国,一大群农村光棍为找对象发愁;而在城里,一大帮高学历女生寻不到如意郎君。

于是,我们这两个自认为“善心不亚于庙中菩萨,热情不低于八月武汉”的家伙,开始行动。

小学弟告诉我,他很忐忑:“从来没有干过这事……”我坦诚地安慰并鼓励他:“我也没干过……”

巧的是,当天中午我刚刚见过这个姑娘。经过三小时的谈天说地、刨根问底,对姑娘的人品、能力,不敢说百分百了解,但基本认定,是个值得信赖的丫头。俺一定努力完成她家人的委托。

也巧了,正逢周末,俺这个小学弟,平日里忙得不要不要、连陪太太旅游都没时间,这会儿大概刚吃完饭遛完狗,正好有点小空闲。于是,他抖擞精神,调动起全部脑细胞“广开门路”。不一会,在某个群里找到一位符合条件的学弟。

哈,学弟!

俺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读的都是有点名气的学校。既然这位也是学弟,毋庸置疑,“印象分”已经高高的了。

为了区分上面这两位学弟,我分别称呼他们为“小学弟”和“小小学弟”。

小学弟发来小小学弟照片。俺一看,“相”不错!

小学弟惊:“你会看相?”答:“当然不会!”只是觉得,人长得大方、富态。

既然“大方、富态”,事不宜迟,小学弟赶忙找来小小学弟电话。

俺的任务略微“艰巨”些:小学弟不好意思张口打听的情况,学姐可以厚着脸皮先问清楚。

电话一聊,嗯,是个爽快的小伙子!初步感觉:A 。

于是让小伙子和小姑娘互加微信。

恰逢女孩正要出差。“你们先聊着,找机会见面。如果需要俺们周旋,再说”。至此,任务初步达成。

那晚我睡了个舒心觉。另一位“红娘”,不,应该叫红“郎”,估计也很 Happy:因为了却了学姐的拜托。

我给红“郎”留言:“报告!他她二位已互加微信,开始自娱自乐,月老请放心吧。”

原来,做红娘并不复杂呀!无非多寻摸几个人物,多打出几个电话;再“口若悬河”,拽一些看似轻松、实则重要的话给双方听。

真正感到压力的,是那些被父母催逼着的大男大女们。

我刚刚见过的这个姑娘,甭提多开朗了。我嘻嘻,她哈哈;她嘻嘻,我哈哈。可是问及上一次“约会”的体会,她坦诚地说:“太紧张了!”男方看来很忙,不停地接电话;而她,由于高度克制自己,生怕表现“错位”,脸部肌肉紧绷着,大脑一片空白,“说都不会话了”。

我们可怜的高端青年们,在这样一堂交往“实践课”面前,无所措手足。原因很简单:被“相亲”这种定式,早早绑住了思维。抱着如此明确的目的性,“发挥失常”是难免的了。

对“相亲”“找对象”这样的词儿,我听着多少有些刺耳,觉得太过“直白”。

有人说:“就你浪漫!”

浪漫不好吗?都“量子”“中微子”时代了;过不久,就有希望上月球住着、到火星观光了。连这么“脑洞大开”的事,都有许多人砸银子、争先恐后排队。咱们去不了的,还不允许在地球上浪漫一下?

其实,最正确、最科学、也最舒心的称谓,不是“相亲”,不是“找对象”,而是“交友”。

是的,不管成不成,必须先交友。如果连朋友都没得做,还谈什么“可持续发展”?

我读过著名作家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想想,76年前的俩农民,豁出命去追求自由恋爱,何况今天这些不是博士、就是硕士、起码本科,号称“白领、骨干、精英”的“白骨精”?

还有人说,这是“偷换概念”。

其实,非也。与其说是“偷换概念”,不如说是“调整心态”。想想,抱着“相”完面,就进入“亲”模式,中间要掠过彼此不熟悉的三百六十五里人生路,这任务有多艰巨、精神压力有多大!如果每次比赛都要求运动员必须拿冠军,估计会疯掉一片。所以现在运动员最爱说的就是:“我尽力了!”我喜欢这句话。体育局不要跟我急,你们的心思我知道,为国争光嘛。

突然想起一首儿歌《找朋友》,咱们几代人从小唱到大的——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

是啊,找朋友。

再洒脱不过了。

聊得来,聊下去;聊不来,不聊了。“再见”,可以不见;也可以真的“再见”。

今天才发现,这首儿歌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轻松的人际关系之路。

谁写的?这么有才!报个名字,让我崇拜五分钟。

当然,谁都明白,两个优秀的人,未必能够走到一起。迷信一点说,看“缘分”;科学一点说,看“契合”。但,千条万条,“做得了朋友”是第一条。

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见面了,如果有话说、争着说,而且“意犹未尽”,那么恭喜你们:二位接着聊、接着说,有朝一日可以“拉帮结伙过日子”。如果没有太多话题,找不到心动感觉,那么,略微有点遗憾,今后即便走到一起,也许“拉帮结伙混日子”的时候比较多。如果根本“话不投机半句多”,那么,咱也别耽误时间了,早早地“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人事繁杂,情况多变。人算不如天算。我们追求人生程序的全面,也不排斥各自适合的方式。但是,“多个朋友多条路”,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想象一下,自己还是那个天真快乐的孩童,摇头晃脑,满世界地微笑、招手,唱着“找呀找呀找朋友……”。如果对上眼了,不妨再唱唱那首同样有名的儿歌《丢手绢》:“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

别怀疑自己的能力,别否决自己的精彩。别漠然,别孤僻。用一双诚恳、友爱的眼睛,扫描身边掠过的身影,留意每一道诚挚、善意的目光。这样,你就会发现许多朋友。如果万幸,其中一位还能够走进你心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