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云
一声令下,春节前两天,易浩宇和市中心医院另外9名同仁进驻市五院,成为全市首批战“疫”队伍中的一员。
短短几个小时内,他们完成了我市第一个新冠肺炎标准病房的改造,开始收治病人。当时的场景易浩宇历历在目:“在隔离病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战场。没有选择,没有胆怯,只有奋战。”
在抢救重症病人时,随时需要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这类治疗,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是最大的。面对这个高风险操作,易浩宇和团队里其他几位年龄稍长的医生约定,如果插管,他们先上。“我们是战友,我们更是兄长,必须最大限度保护年轻同仁。”
救治团队中,每天都上演着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离病里,一位年轻医生下班后抚摸着手机屏幕在抽噎,原来9个月大的女儿发热住进了医院。新婚不久的医生向妻子撒谎去郑州培训,离家就上了一线。“这就是医生和护士,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英雄。”
易浩宇说:“现在回想隔离病房抢救病人时的一幕幕,还是挺后怕的,当时感染的风险确实非常大。但是,如果你问我,后悔吗?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后悔。如果你问我,如果需要,还会去吗?我更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去!即便是在雷区中前行,我仍然会选择在第一时间踏进雷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