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猛
踏歌槌鼓近清明,山雨霏霏欲弄晴。每当柳芽跃上枝头,雨丝拂面之时,总有阵阵唏嘘,呜咽涌上喉咙,继而漫漶成一种伤痛。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清风在郊野带着哭腔悲鸣,愁云在苍生断魂处徘徊。三三两两修坟祭祖的人们,抱着几捆黄纸,拎着几壶浊酒,醉意似的在阡陌间踉跄着脚步,默然无语,挥动铁锹挖泥,用箕畚担土,均匀地把土倒在坟的四周,全部覆盖,然后怀着虔诚,带着恭敬,将土一点一点轻轻拍平,唯恐惊动先人的好梦。接着用锹在湿地里起一块上宽下窄的硬土,小心翼翼地搬至坟堆顶部,放稳,坐实,形成坟头。最后,双膝跪于坟前,将一卷一卷黄纸点燃,飞舞的黑蝶在雾似的眼里起落,不知不觉把过往的岁月从记忆里唤醒,任两行清泪和着酒水抛洒坟前,人虽阴阳两隔,亲情仍魂牵梦绕,这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感啊,时光飞驰,真情永远不变!
清明是一个节令,也是一种媒介,天气和人心巧妙契合,将生者和逝者无声联系。细雨断肠,喟叹岁月,缅怀过往,敬畏时光,用怀念构成生动的民俗,用心情滋润亘古的回味,用热爱折射人性的光芒。
清明时,人们哀而不伤,长歌当哭;又有柳笛清脆,破空传来,不绝如缕;牧童指处,酒旗半卷,几杯素酒,醉上心头,返本归宗,慎终追远,人间至爱,无时不忘!
春和景明,人们踽踽独行,或成群结队,踏青郊游,享受美好时光。
清明前后,栽瓜点豆。勤劳的农人感天应,趁农时,脚步落在大地上的鼓点,催生着一个个绿色的希望……
清明,总是让人情感泛滥,在忽明忽暗的纠结中,人们更加懂得了珍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