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凯
3月21日上午,驰援信阳的第三批9名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光荣地完成了抗疫使命胜利返程。
疫情无情人有情,患难时刻见真情。身为白衣战士的他们,他们主动请缨、自愿逆行、强力支援。从2月14日至3月6日的21天时间里,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37名,完成负压救护车长途转诊任务20次,危重病人接诊任务3次,组织疑难病例讨论2次,大抢救1次,小抢救18次,无不良事件发生,所收治的37名病人全部顺利康复出院!
他们是张曙光、谷玉雷、冀炜、周华博、周浩然、蔡佳闻、李娟、孟玉、胡淑敏,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声叮咛、一句嘱托、一份牵挂、一片真情!现场领导们为专家们献上鲜花,为他们连续21天来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批援助信阳医疗队队长、综合ICU副主任医师张曙光告诉记者,在信阳待了二十多天,即将离开了,我能够顺利地带着这支重症监护的治疗小组,回到自己的家乡,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我也很激动。
周浩然是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CCU的护士,他的老家是信阳商城县。疫情发生后,他坚持报名支援家乡。“信阳是我的老家,也是全省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我是一名医生,这时候必须发挥作用!”周浩然向记者说。
返程前,他们与昔日一同奋战在战“疫”一线的战友们纷纷告别,信阳的同志打出了“白衣天使 大爱无疆”的标语,为他们送行,场面催人泪目。
上午9时20分,欢送车队从市委党校出发,骑警开道,专车护送。所有的礼遇,都献给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过的勇士。记者注意到,在前往高速的每个路口都有警员执勤,他们向医疗队敬礼,沿途市民也挥手向车队致敬。此时,车上的队员们难掩激动心情,纷纷挥手互动。
上午10时,车辆驶入高速,行驶在京港澳高速上,信阳高速交警警车开道,带领白衣卫士凯旋车队进入京港澳高速,高速交警接力护航启动。组织沿线驻马店、漯河、许昌、直属一支队高速交警全程护航,通过两辆警车带道,四辆警车收尾,两辆应急处置警车沿途安全保障,车队行经路线每一个分道口、高点民警值守保通;同时在高速公路沿线电子显示屏全部打上“河南高速交警欢迎郑大一附院白衣勇士凯旋!”“高速交警路政向勇士致敬”等欢迎致敬标语。
一张张带着“战痕”的脸庞、一幕幕直抵人心的画面……下午1时35分,9名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抵达郑州,户外电子显示屏亮起,播放着“欢迎战疫英雄回家”的标语,每一个亮起的大屏都在向他们致敬。在搭载医务工作者的车队所行经的郑州金水路上,沿线个路口部署警力,为凯旋而归的英雄们保驾护航。车队经过时,执勤民警、辅警纷纷列队敬礼,向逆向而行,勇战疫情的英雄们致敬。
马上就能回家了,整个专家组组的成员心情都比较激动。“因为可以见到自己的家人,可以吃到郑州的美食。很多队员们晚上都说已经难以入眠了,很开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主管护士胡淑敏向记者说,这次援助信阳的经历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次体验,我也很激动。虽说我们早就盼望着战胜疫情,早日回到郑州。但真正到了这一天以后,我们还是有点留恋这个曾经战斗了二十多天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辱使命,真正履行了我们的职责。
下午2时,专家组成员安全抵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回来了,一个都不能少!你们圆满完成了任务,祝贺你们平安回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处处长王守俊说,在你们身上展示出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科研精神,为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注入了强心针!你们用崇高的医学精神和精湛的专业能力抢救了大量危重患者,换来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团聚。
据了解,市防控指挥部在中心城区共设置市委党校和宏信国际大酒店两处医学观察留观点,用来对一线医护人员轮休换班后进行14天医学观察。从两处留观点设立至今,共有24家医疗单位516人进行了医学留观,其中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援信阳医护人员26人,各县医疗单位16人,中心城区医疗单位474人。根据工作安排,宏信宾馆第七批留观人员31人将于3月24日撤离。市委党校最后一批21名留观医务人员将于3月30日撤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