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天下连载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多地实现防疫健康码互通互认


专家提醒:严防健康码数据泄露或被滥用

如何实现有序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之间的平衡?如何辨别人员的健康状况、避免出现聚集性的传染事件?近期,健康码在全国各地的推行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目前,北京市、广东省、湖北省等地均已推出官方健康码申领渠道,各个省份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也正在启动。

然而,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隐忧,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码通行简化流程 避免接触防止感染

2月11日,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码,用“红黄绿”三色二维码作为数字化健康证明,居民和来杭人员只需上钉钉或支付宝领取,绿码可凭码通行,红码和黄码需按规定隔离并进行健康打卡。

“健康码是一项数字化健康评估证明,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作为个人在本地区出入通行的一个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全地区通用。通过线上安全授卡,线下扫码核验,判断人员健康状况,记录体温、判别高危人群,并引导全民自主健康申报,实现社区、企业、学校等分级采集数据,政府主管分级查看疫情数据,能够触达更多群体、覆盖更多场景、接入更多数据,对用户和管理部门来说都具有极大的便利性。”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说。

郑宁认为,健康码主要有三方面的优点。首先,电子版的健康码取代纸质的出入证,减少了来自各个层级的表格给个人和管理人员带来的烦扰。健康码可以实现一次线上填报,多次多处使用,可以简化过关检测手续,不仅节约了时间,也减少了人员聚集的传染风险。其次,借助于大数据技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对人员进行实时监测管理,解决各种表格填报范围不同、数据不一致、交叉不可用等问题,提高联防联控效率。第三,各类单位也可以及时掌握本单位员工的健康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精准联防联控措施。

多地实施互认机制 信息安全备受关注

由于健康码具有多种优点,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得到广泛应用。截至2月24日,健康码已在全国近200个地市上线。

随着各地健康码的采用,各省之间的数据整合又成了一个问题。由于各地的健康码依托不同的数据资源,往往造成已经领取健康码的市民前往异地工作时,还需再注册健康码,甚至需要隔离14天才可恢复正常工作,这给不少复工人员带来了困扰。

3月1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锋称,北京将加强与天津、河北的联动,积极推动防疫相关数据的共享,保障北京“健康宝”与天津、河北地区相关服务的互通互认,为三地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撑。未来,三地的健康码将互通互认。

健康码互认机制一旦完成,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异地互信问题。在保障防疫的同时,方便人员流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恢复。然而,由于健康码上记录了诸多个人信息,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健康码涉及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位置、行程、健康等大量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造成人身、财产安全风险,还可能由于‘用户画像’而助长地域歧视和人群歧视。”郑宁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记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健康信息、医疗状况是核心隐私。为了公共利益,在当事人同意允许的情况之下,应本着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三个原则进行使用。

监管惩戒双管齐下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3月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鼓励各省加强自身的防控,推动省际间互信互利,为复工复产的群众提供便利。同时,工信部将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措施,防范数据的泄露、滥用等违规行为。

在朱巍看来,健康码背后的核心是信息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这些个人信息由什么人收集、用户是否同意被收集信息、怎么使用这些信息。

朱巍说:“首先,个人信息不是任何人都能收集的,只有政府机关授权,才可以进行信息收集。其次,个人用户对个人信息应该有控制权。疫情过去后,用户的被遗忘权应该得到保证。第三,信息绝对不能以任何方式用于商业。如果疫情之后健康码没有必要存在,应该及时销毁。”

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主任郑雪倩认为,政府应出台规范性文件,确保信息收集有法律依据,同时要规定好隐私的保护和使用方法,政府部门、公安部门等要加强配合,把自我填写的数据和国家控制的数据结合起来。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韩英伟也认为,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惩戒机制,增加投诉、检举渠道;加大普法宣传,增强公众的法律维权意识;相关平台要提高科技水平,加大对公民信息的保护力度,从源头杜绝个人信息泄露。

(据新华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