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青头萝卜


李成猛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确如此。

在千里长淮边沿儿的沙性土壤中,就生长着一种极其珍贵而又非常普通的蔬菜——青头萝卜。

青头萝卜简称青萝卜。因其肤色不同于白萝卜、红萝卜,又因其味道有别于胡萝卜,所以自成系列,独具一格:皮薄色青,肉质翠绿,口感细腻,甜辣适度,水分充足,味如水果,所以民间流传“沙窝萝卜赛鸭梨”,此言当然不虚。

我们当地及淮河以北的广大农村,向来就有吃萝卜的习惯,且形成风俗,尤其是在立春日啃吃萝卜还有来历呢。

据说有一年立春之前,淮河两岸瘟疫流行,很多人都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怪病,大家不知如何是好。

这天,有一僧人来到一个村庄,见此情景,赶忙求拜南海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办法。看其静坐祷告心诚,真心济困解危,菩萨才告诉他,等地气接通时,让乡人百姓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疫便可自行解开。瘟疫散后,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从此,每年人们便在立春这天啃吃几片萝卜,以求平安,“啃春”“咬春”的习俗也就此形成,延续至今。

传说归传说,事实上,淮边萝卜确实大有益于身体。民谚有云: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说的就是清早下床时吃点生姜,晚上上床时吃点萝卜,有利休息,有益健康。

也许有人会问,萝卜这么金贵,种植肯定很费事。其实不然,翻土耙平,撒萝卜籽,间苗除草,就这么简单。

萝卜的生长周期短。头伏萝卜二伏菜,头伏下种,快的九月份就能吃到新鲜的萝卜,再慢十月也能上市。萝卜旺季,只见大街小巷,摆地摊的吆喝,蹬三轮的叫卖,堆堆相连,车车相接,搭建的是萝卜的舞台,难怪老百姓称这时的集市为“萝卜集”,形象而不失真。

这时的萝卜最适宜生吃。萝卜皮上青下白,萝卜肉汁多味美,用水洗洗,水灵灵、嫩生生,放在嘴里,嚼得“喀嚓、喀嚓”响,又脆又甜。

小时候家穷,早晚没有熟菜就饭,只好拿生腌的菜、夏天晒的咸酱豆子来过口就饭。由于常年吃,人人吃得眉头紧锁、鼻子抽搐、味觉麻木、舌苔增厚。当然有萝卜的生活则另当别论:那是暗淡日子里的一抹亮色,属于舌尖和味蕾共舞的欢场,是一年里少有的一段快乐时光。萝卜洗净,切成丝,放在盆里,撒上盐,用手轻轻地揉一揉,将萝卜丝渗出的水滗掉,上面用切好的芫荽叶和茎顶头,别提有多美了,瞧瞧都动心,谁吃谁知道。假如条件好,滴几滴小磨香油的话,就是神仙闻了,大概也挪不动步子。

更多的家庭主妇则将青萝卜切丝炒着吃,一般情况下掺上小青菜或千张丝炒,也有辣椒炝萝卜丝的,还有小虾炒萝卜丝的,不管咋做,都别具情态、楚楚动人。

除了切丝,还可切成片。左手拿萝卜,右手拿着刀,萝卜在熟练的主妇手里像变戏法似的一片片飞落到盘子里或盆里,或薄或厚,即使形状不规则,也没关系,只要是片就足够了,撒盐或拌糖,那得根据个人口味。一盘油炸花生米,一盘凉调萝卜片,几枚冒油咸鸭蛋,一盆萝卜炒肉丝,主客不喝个杯底朝天、一醉方休才怪呢。

另外,逢年过节的萝卜炖肉,和东北的小野鸡炖蘑菇一样,都属于硬菜类型的。其做法也很简单:先将切好的生肉片放在地锅里炒得往外吐油,然后扔些葱、姜、蒜、辣椒干煸,待出现一痕焦黄之时,将这些作料铲出,倒上萝卜片撒些盐翻炒,半熟之际,添水,大火烧开,小火慢炖,掀开锅盖,香气扑鼻,锅心还兀自“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呢,再倒上刚才煸好的作料,无异于锦上添花。那浸了油盐的萝卜,肥而不腻的肉块,浓郁黏稠的汤汁,登时让人垂涎欲滴。

因为萝卜质地松脆、口感很好、容易出味,所以淮河两岸人家每年腊月里磨豇豆、绿豆准备炸绿豆圆子时,除了放葱、姜、蒜、辣子提鲜之外,还特意往里面掺上水豆腐、萝卜丁,这样炸出来的绿豆圆子又泡又好吃,即使以后晒干也不硌牙,放进锅里,一烀就熟,新鲜依旧。

萝卜最有名的吃法当推萝卜窝。萝卜窝是淮边飘零在外者不尽的乡愁,平时很难吃到,只有春节回到家乡时才能一饱口福。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萝卜窝好吃不易做。酥脆萝卜窝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将萝卜切成丝,与虾皮、葱姜末、熟芝麻、五香粉、食盐等拌匀;第二步做油酥,把适量面粉用油炒黄,盛盘备用。然后和面,待面团醒15分钟之后,把面团擀成面皮,面皮涂上油酥,卷成长条状,继而切成均匀的小段,用手将面按平。擀成面皮之后,就可以像包小笼包那样将萝卜丝馅包起来;第三步就是把包好的萝卜窝放进油锅炸,炸至金黄,香气四溢,捞出,冷却,再炸,这样,酥脆萝卜窝就大功告成了。它好吃的程度,无法言传,只可意会。有兴趣的朋友完全可以亲自下厨一试,保准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珍馐美味千百种,总也吃不够的还是淮河岸边的青头萝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