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第一批进驻隔离病区医务人员易浩宇:

如有需要,我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本报记者 周 涛

“亲爱的爸爸,这些天,每天晚上收看战‘疫’情况成了我和妈妈的必修课……”2月27日,对于14岁的易鹏程来说,是今年最开心的日子。这一天,他的父亲易浩宇在参与了21天的一线救治工作和14天的医学隔离后,终于能够回到家中。

温馨的画面令一家人发自内心的喜悦,而对于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易浩宇来说,出征时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

冬季是呼吸疾病高发季节,也是易浩宇最忙碌的时候。1月22日,易浩宇接上级指示参加市新冠肺炎疑似病人会诊,刚会诊完又接电话要求组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安排好自己科室的工作后,他立刻前往市第五人民医院报到,时间仓促得来不及和家人告别。

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易浩宇进驻后立即着手隔离病房的物资筹备工作,召集科室人员学习新冠肺炎指南,并熟悉收治流程,两小时后就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第一批确诊病人。

随着第一批患者收治入院,易浩宇和同事们换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后就一头扎进病房。憋闷、流汗、呼吸困难,厚实的防护服不光帮助医务人员阻隔病毒的入侵,同时也在考验着他们的极限耐力。

“穿上防护服,不说身上有多难受,护目镜就很快起雾,手上还要戴两层以上的手套,由于疫情突然,物资相对匮乏,我们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物资消耗,工作期间尽量少喝水甚至是不喝水,有些女同志甚至要用上纸尿裤,脱下防护服以后,脸上都有深深的痕迹,衣服全都湿透。”易浩宇告诉记者。

面对疫情,易浩宇和同事们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尽最大努力去救治病人。直到前期11名患者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并康复出院,才让易浩宇每天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心情得以短暂轻松。

如今,刚刚从一线下来到短暂休养的易浩宇,除了陪伴家人外,每天还要在专家小组群内参与市级会诊,分流及指导重症病人诊治。易浩宇告诉记者:“我只是全国数以万计从事疫情防治工作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面对疫情,面对病毒的肆虐,我们不退缩,团结一致共同战胜病魔,还病人以健康。如果有需要,我随时准备重返战场,与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