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社会,繁芜的日子,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很多人渴望的事情,抛下繁重的生活和工作,去追寻远处的风景,寻找人生的诗意与远方。可是,对于平凡的我来说,缺乏想走就走的气魄,于是只能穿行在熊召政《山自在,水如来》的文字中,于山水间品味人生的诗情与禅意。
《山自在,水如来》一书分为三个章节,由一篇篇散文、游记组成,主要介绍了作者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在中国大江南北各个景点的游玩经历。书中大量引用古诗词、历史故事、个人体验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风景,由此不难看出作者丰富的文化涵养,与其说是一本描写游记的散文,倒不如说是一本描写生活的随笔集。
什么是情怀?所谓情怀,大抵是以内心的愉悦而非功利的得失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尺的观念,如诗与远方,如诗意地栖息。它包含心情、情趣兴致、胸怀、文学情致之意,如梁羽生《冰河洗剑录》中的“少女情怀总是诗”,如李清照《孤雁儿》中“伴我情怀如水”,亦如释文珦《山巅水涯》中“吟是好情怀”。想来古人是很有情怀的,踏雪寻诗,泼墨斗茶,泛舟对弈,闲庭赏花。
诗意更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态度和品质。随便翻开书中一页,“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寥寥十个字,为我们勾画出闲适到极致的山林之美。在《问花笑谁》中,走进昆明昙华寺的院子,看到“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想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路过长江三峡,听到江涛时:“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李白、李商隐、杜牧、王安石、刘禹锡等历代名家的诗词在作者笔下信手拈来,在走过的每一处景致中宛若散落的星辰,令人不得不叹服笔者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文字功底。
禅意是一种美,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作者思想感悟深刻独特,旅行途中处处思索人生“禅意”与智慧。作为现代作家,熊召政先生也是一个懂佛学的人,书中写禅的文字,诗歌不断,可以说是处处禅机,就像这书名一样,山自在,水如来。也许懂佛的人,能够在禅宗中引发思考,反思生命,会对人生有更深的理解吧。无论去往哪里、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都可以渗透出作者平和的心境,他可以处处总结,加以反思,形成自己的思考体系与生活感悟,而这种心境是需要修炼的。
人生除了远方的世界,还有诗意与生活。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远方,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那么,从明天起,让我们心怀远方,热爱生活,诗意地栖居,努力迎接每一个到来的日子……
(文/图均据《河南日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