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茶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年画里的新年


陈世宏

新年,是与春联和年画一起走进千家万户的。

过了“腊八节”,集市街边就多了卖春联和年画的,红红的对联把即将到来的春节一点点烘托得喜悦绵长,而把新年装扮得诗情画意的就要数那些琳琅满目的年画了。

之所以叫年画,是因为这些画是为了过年用的。纸质的年画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粘贴式,多是单独的一副,可以贴在客厅,也可贴在卧室或者厨房;一种是挂幅式,一般是四幅画为一组,如“春夏秋冬”“福禄寿喜”“梅兰竹菊”这一类。不论哪一种,都能让房间一下子蓬荜生辉,让人在抬眼的一刹那感受到生活的靓色,勾起对春节的憧憬。

小时候我家的年画都是父亲去买。父亲虽然不认识字,但是他买春联和年画的积极性特别高,腊八节前后,他都已经早早买好放在堂屋的供桌上,而且他老人家买的都比较有品位,对联大红喜庆,年画诗意盎然。再穷的年份,他卖柴也要早早的把春联年画购置好。那时候的农村,不论是茅草房还是瓦房,基本上都是土坯墙,条件好一点的,刷一层白石灰,差的就什么都不涂,就是黄土墙。这样的墙壁,白天都显得暗淡,夜里在油灯光下更昏暗无比。能让这样的房子在春节里变得光鲜亮丽的就是年画了。

父亲买的年画,内容大都是花鸟、树以及胖娃娃、大鲤鱼、金银珠宝之类,看看亲戚邻居们的年画,也大多如此。花鸟图特别的有诗意,一幅画就是一首山水诗的意境。印象最深的是牡丹和梅花。牡丹是大红色的,一朵或者几朵,盛开的花瓣重叠张扬,热烈酣畅,似乎一朵大花就能装得下整个春天,能把一面土墙都照耀得亮堂无比。梅花一般是三两枝,从画的一边斜伸过来,虚实相生,让人能想象出画面外梅花如海的景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雪总是梅花的姐妹,这些或含苞待绽或傲雪怒放的寒梅,在雪花的点缀里更显得清韵拔俗,精神抖擞。有些梅花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积雪,白雪红梅,映衬分明,就像是一首首雪天的诗词,填满红梅的枝头。在这样的画前,即使身处陋室,亦觉步入琼楼玉宇,新年的气息已扑面而来。除了牡丹、梅花,桃花和荷花也是年画的主角,那些桃花,花瓣灼灼,花蕊馥郁,蜂飞蝶绕,看着看着,人好像已经置身于万紫千红的春天,在新年的祝福里春意盎然了;荷花又是另一番“出淤泥而不染”的清丽形象。这样的年画,吉祥喜庆,分明就是春节的入场券。

还有一些年画,是胖娃娃、古松树、肥鲤鱼大元宝之类,或寓意添人进口、人寿年丰,或寓意年年有余、招财进宝,表达出对新年丰衣足食的期盼。看着这些年画,新年的憧憬似乎已经变成了现实。当年的父亲,在挑选这些年画的时候,一定也是这样想的吧。朴实的父亲,勤劳的父亲,他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予在这些年画里了。只是,当这些年画里的向往已经变成现实的时候,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当年,在那个茅草屋里一年年张贴这些年画的情景,一遍遍欣赏年画的幸福,已经无数次漫过新年的鞭炮声在今天富足的日子里氤氲环绕,又化做袅袅的思念盛开在村前的迎春花里。

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村里的茅屋瓦房已经被楼房取代了,瓷砖的墙面再贴上年画,更显得富丽堂皇。年画,也有了新的内容,除了风景图,国家领导人的图像也多起来,从毛主席、周总理到习总书记,都传达出老百姓对党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满足。年画,不论是当初贴在陋室,还是今天挂在大雅之堂,都表达的是对新年的祝福,都是一代代人对国泰民安的祈愿。

年年岁岁画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变的是贴年画的人,不变的是新年的美好愿景。当年画里的富足图景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春节的幸福也随着年画,一年年荡漾在春节的心田,贴满幸福快乐的新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