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 倩)1月14日,市应急管理局开展救灾物资集中调拨活动,在已下拨冬春救灾资金3884万元的基础上,继续向受灾的县区下拨救灾物资棉被2400余床、毛毯400余条、棉大衣200余件和保暖贴近200件,以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的衣被取暖需求。
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2019年,我市遭受了干旱、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尤以旱灾最重,共造成187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059418人,受灾农作物85907公顷,倒塌房屋40间,损坏房屋213间,直接经济损失52010万元,给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为切实做好冬春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确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度过冬春时节,市应急管理局及早部署,建立了“村—乡镇(街道)—县(区)—市”四级网格化报灾管理体系,通过采取“问、听、查、算”的方法,详细调查受灾群众家庭生活基本情况、灾害损失情况、自救能力及口粮、衣被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根据受灾程度,分清轻重缓急,重点优先考虑倒房重建户、受灾的贫困户、低保户、特困人员、残疾人家庭和农作物绝收户等,将需救助人员的情况进行分类登记并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共确定冬春因灾困难需生活救助人数24.5万人。
同时,市应急管理局积极争取,代拟的救灾请款报告以市政府文件向省政府请示解决资金补助,积极向省应急管理厅汇报,争取上级救灾资金3784万元,救灾物资3600床(件、条),并争取市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以确保受灾群众顺利温暖过冬。在资金和物资发放上,制定下发了《信阳市2019年冬季2020年春季受灾人员生活救助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村级评议、乡级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核实审批救助人口及救助资金、粮食、衣被等数量,编制《灾民救助花名册》和发放《灾民救助卡》,切实做到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保障受灾人员吃、穿、住、暖等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严防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情况发生,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严格监督检查,调研评估冬春灾民生活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加强对基层精准核定救助对象的指导,严格规范救助程序,完善救助台账,严格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确保下拨的冬春救助资金物资春节前都用在受灾群众身上、发放到群众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