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淮滨: 迷迭香熏“脱贫路”


赵丽华 洪 唱 刘伟峰

近日,淮滨县芦集乡刘台村的迷迭香基地内,东边是几个工人正在育苗薄膜间来回穿梭,搭建大棚,另一边,几个工人蹲在郁郁葱葱的迷迭香露天基地里,精心侍弄着。

“这是迷迭香,一种香香的小灌木,可用于提取抗氧化剂和精油,既可用于食品、药品的保鲜,还可用于制作香料、杀虫剂及药物等。”淮滨县城管局驻村队员李凯介绍道,“薄膜里的迷迭香是去年12月份刚种进去的,目的是保湿、保温,促进幼苗生长,那边的是7月份种植,现在已有50厘米高,可以出售啦!”

据李凯介绍,刘台村人口450户208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4户206人,而且农作物以小麦、旱稻、玉米为主,无村办集体企业。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只有传统种植,无内在增收动力,成为了困扰村“两委”和驻村队员的一道难题。

2018年,恰逢该县花木种植大户郑乐国在全县寻找迷迭香种植基地,刘台村把握机会,整合土地,与郑乐国一拍即合。

“迷迭香的种植环境要求很高,淮滨县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而刘台村又是沙土地,很适宜种植。”当年,郑乐国以400元/月租用了300亩地,并邀请了专业技术人才全程指导,确保产量。目前迷迭香每亩产量三千斤以上,一亩地收入将近4000元。

正在地里劳作的刘凤霞切身感受到了变化,“我没啥文化,也不会技术,出去打工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在基地锄草、摘苗,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元,还不用背井离乡。”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占地600亩,育苗1600万颗,稳定带动36人就业,其中贫困户8户,月均增收1500元。基地除了和海南、湖南、湖北的药厂公司签订协议外,还将迷迭香制作成盆景,不愁销路。

“下一步,我们结合村民实际,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做到村民‘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工则工’。这既能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李凯高兴地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