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马依钒)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存量丰富,“非遗”进高校,与高校全方位“联姻”,保护传承呈现加速度。
“‘非遗’进校园,不仅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年轻受众,也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提升和传承。”12月11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课题申报交流座谈会在信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召开,会上,就“非遗”与高校的话题,多位“非遗”专家畅所欲言。
围绕“非遗”课题申报注意事项,信阳师范学院知名教授、“非遗”研究专家郭德华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民歌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邓娇介绍了信阳民歌在高校的传承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信阳农林学院食品学院副教授王宝刚汇报了食品类“非遗”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来自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校的十多位相关领域的知名教师介绍了“非遗”传承体会。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梁光旭介绍, “近年来,信阳各高校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加强‘非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希望高校秉承传统、不失其本,改良制作,提高品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充分展示出来。”
采访中,多位参会专家向记者介绍,“‘非遗’课题研究及传播任重道远,不同高校,不同专业要展开交流合作,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信阳‘非遗’保护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致力公益救援
信阳第二家县级蓝天救援队成立
信阳消息(记者 杨长喜)13日上午,潢川县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潢川县春申街道揭牌,成为全市第二家县级蓝天救援队。
潢川县蓝天救援队队长付建平介绍说,潢川县红十字蓝天救援服务队主要从事水上救援、山地救援、城市救援、自然灾害救援、意外事故救援、大型活动维持秩序保障等,设立的志愿岗有一线搜救、秘书统筹、后勤保障、车辆运输协调等工作组,目前共有队员20余名。队伍致力于发展公益救援事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推动公益事业发展。
据悉,潢川县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于今年10月底经潢川县红十字会批准成立,并已经在水上救援等领域开展了工作。潢川县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业务主要在潢川县及周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和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并配合潢川县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接受潢川县红十字会安排的应急救援任务及其他志愿服务工作等。
信阳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喻忠强介绍说,潢川县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为全市第二家县级蓝天救援队。在此之前,固始县已率先成立蓝天救援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