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农活不干了,我也得去救人”

陈合国:15年坚持献“熊猫血”


本报记者 程 云

“有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挺幸运的,拥有少数人才有的‘熊猫血’,可以帮助很多人。”长期坚持无偿献血的志愿者陈合国对记者说。

今年51岁的陈合国,是平桥区王岗乡上马石村村民。由于妻子身体常年有病,陈合国一家于2016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陈合国告诉记者,2004年,他和朋友在逛街时看到献血车,于是就参与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次无偿献血。那次献血让他知道了自己的血型是Rh阴性A型血,也就是被大家俗称的“熊猫血”。

“只有在最需要用血时,我们才会临时通知陈合国。每次我一放下电话,过不了多久就能看到他急匆匆赶来的身影。”从陈合国第一次来市中心血站献血开始,工作人员就认识了这名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陈合国每次接到需要献血的电话,总会放下手头的事,尽快赶来。

今年上半年的一天,陈合国正在地里干农活,忽然就接到市中心血站的紧急电话:“有病人急需Rh阴性A型血。”原来,我市某医院有位Rh阴性A型血新生儿发生溶血,血液库存不足,不及时输血孩子将有生命危险。于是,他立马放下手上的农活,通过4次转车赶到市中心血站,献出了400毫升“熊猫血”。

据市中心血站采血科工作人员回忆,当天陈合国匆忙来到血站,献完血后,又匆忙离开。“当时我赶紧撂下手里的农活赶去献血,救人比干农活重要,农活不干了,也得去救人。”陈合国说,作为贫困户,国家帮了他很多,社会对他很关心;他虽然经济能力有限,但身体好,可以用无偿献血的方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报社会。

一本本无偿献血证书和荣誉证书,记录着陈合国一次又一次的无私奉献,也见证着他的坚持。2004年至今,陈合国献血20次,总量累计5000ml。陈合国表示,献出的是鲜血,挽救的是生命,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