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朋友请我出去涮火锅。点菜前,我们向擦桌子的餐馆小妹道了声“春节快乐!”
本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节日问候,没料到小姑娘听了那么高兴,一片红晕飞上脸颊。于是,我不由得“很小人”地想:是不是她难得听到顾客的祝福啊?
不怪大家。餐馆就是个来来去去的地方,坐下点菜,交钱走人,没工夫跟你搭讪。正常。
可是,这是过节啊。一年了,谁不想回家乐乐呵呵地团聚?但是有一大批劳动者,就是不能走,想走也走不了,他们维系着我们这个偌大城市的运转。
说一句“感谢”不为过吧。
可是,别说感谢,“有些人点完菜不到三分钟,就大声呵斥我们,嫌上菜太慢……”餐馆小妹悄悄诉苦。
有的人,脾气真叫一个急。其实出来吃吃饭、逛逛街、购购物、旅旅游,都是高兴的事儿,轻轻松松就好,用不着“着急上火”的。
不过最让我不解的,还是那些过于“豪放”的家伙。虽然某些极端事例经常见诸媒体,遭到全民声讨,却总有个别人不长记性,时不时出来“耀武扬威”。吓得咱们的法律,不得不“扪心自问”:是不是定得太宽松啦?是不是漏掉了什么条款?
咱们暂且戏称这些人为“狂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比天大。好像马路是他家铺的,餐厅是他家开的,旅馆是他家祖产,动车是他家专列,景区是他家后花园……行动张扬,口无遮拦,足以把我这个读过几年书、见过几天世面、好歹算半个京城名人的家伙,惊得踉踉跄跄。
明明是个别人的夸张表演,却造成不小的社会影响。有人分析,这是一种“精神疾病”。我对朋友说,我一定要写篇文章,题目叫《你不是上帝》,谈谈礼貌与尊重。
咱们服务业有个口号:“顾客就是上帝”。这是个“舶来品”,是中国式意译。Custom is the god,作为一种营销理念,源于美国马歇尔·菲尔德,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的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强调的是:顾客优先。
于是,一些人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上帝了,处处摆谱。他们似乎忘了,服务交易的前提是,法律与人格的相互尊重。
对“上帝们”某些过火举动,咱们的服务业通常表现出一种克制、一种宽容;也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和稀泥”心态。这不仅是职业操守与道德修养要求,也多少出于无奈。但并不意味着“上帝们”的过火举动就具有合理性。相反,随着国家法制的日益完善,将来某种行为,可能就触动了法律。
感谢他们吧,服务员、快递员、乘务员、保洁员、安全员、售货员、驾驶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员”和各种“工”。
火锅店那位服务员是个20多岁的小姑娘,来自河南信阳。她很实在地说,虽然特别想回家,但春节留在北京加班,也是为了多赚一点钱。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敬他一尺,她可能敬你一丈。那天的服务,你想像有多周到,就有多周到:一顿饭的工夫,小姑娘跑来好几趟,问我们还需要什么。我趁势再跟她聊上几句。我发现,虽然在烟熏火燎的餐馆工作,她的皮肤却依然白里透红的细腻。于是再夸几句。小姑娘高兴得找不着北!这就是:皆大欢喜。
又想起一件事。
前不久,我和家人去一个粤菜馆吃饭。说实话,饭馆没名气,价格也不菲。我点了一个“干炒牛河”。没料到,这道菜,做得非常好!于是我请服务员向厨师转达赞扬。过了一会,厨师出来了,我又重复一遍:这是我吃过的最好的“干炒牛河”……小厨师,广东人模样,也许是到北京后第一次听到这样动听的话,激动得不知所措。我可以断定,今后他一定会更加兢兢业业地做菜,不仅为赚钱,也为了顾客夸一声好。
道个谢,难吗?
如果你不吝啬一句好话,不吝啬一个笑脸,温暖对方的同时,也会温暖你自己。
记住,咱们不是上帝。我就是我,你就是你,一群普普通通的公民。
即便上帝在,也不会飞扬跋扈,否则赢不了人心,绝对当不了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