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光山白云巷与文化街的渊源


老 茂

光山县城正大街西侧的白云巷原隶属文化街管辖,是一个宽不过3米、长不过300米的小街,按现在的眼光审视,确实是一条逼窄的巷子,但它具有千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保存着如邓颖超祖居等一些古老的建筑。

此街街名经过西后街、文化街、白云巷等多次更迭,其中文化街最具时代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说其名字的由来,大概要追溯到光山的最后一次解放。1948年底,尽管人们从封建、落后的社会得以解脱,压在心头的巨石被搬走,精神面貌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缺少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没文化就不会有科学,没科学就不会有创新,就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为了尽快改变旧的传统观念,剔除“读书无用论”的旧思想,县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扫盲运动”,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加速祖国建设的步伐。工作初期,根据县城居民普遍较农民文化素质高的实际情况,决定从县城开始,以城市带动农村,大张旗鼓地掀起识字热潮。

为了起到示范作用,活动得到西后街文艺积极分子的热烈响应。他们积极组织起来,通过办夜校扫盲班、编排文艺节目等形式,吸引渴望识字的人参加。

“黑咕隆咚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写了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认得清/认得清/要把道理说分明/庄稼人为什么要识字/不识字不知道大事情/旧社会咱不识字/糊里糊涂受人欺/如今咱们翻了身/受苦人做了当家的人/睁眼的瞎子怎能行/哎咳哎咳咿哟/学习那文化最呀当紧呀么嗯哎哟/识字牌牌好比明灯一盏/牌牌上的字儿我记心间/什么字你记心间/这两个字儿叫生产/你把那生产讲一讲……”

至今上了年纪的居民对这首歌词仍耳熟能详,记得当年的情景。

由于引导得当,活动效果非常明显,使一大批目不识丁的人得以脱盲,不仅解决了日常生活中因不识字带来的不便,而且通过识字从中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西后街也因此出了名,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成为当时的典范。

为了褒扬在扫盲工作中西后街文艺骨干们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记住他们的历史功德,政府就将西后街更名为“文化街”。随着历史的衍变,尽管如今划归解放街,并更名为“白云巷”,但文化街已在老居民心中根深蒂固,仍被亲切地称之为“文化街”。

今年以来,按照光山县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的要求,光山县文广旅局对白云巷进行了环境修复,并增加了以宣传邓颖超事迹为主题的文化元素,受到广大游客和县城居民的广泛好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