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昔日低产地 今朝“蚕海桑田”


赵丽华 刘伟峰

“没想到呀,以前种地一年才收入万余元,今年包了10亩桑蚕地,卖蚕茧获得20000元,桑树里的花生又卖了15000多元,赶上以前几年的收入了。”11月20日,淮滨县小集村村民葛超路难掩兴奋,激动地告诉笔者。

葛超路所在的邓湾乡位于淮滨县西南,辖区内有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13户3364人。之前种植品种单一,常见水稻、小麦,就连种植蔬菜也是自产自销,无特色产业。

为了改变当地收入低的局面,2019年,邓湾乡以淮河生态廊道建设为契机,发展桑蚕产业,在小集村建立桑蚕基地,共发展1300亩。

“养殖一季秋蚕每亩产茧80斤、每斤蚕茧25元,一亩地收入2000元左右。丰产期的桑树每亩则可产250斤到300斤,一亩收入7000元不成问题。”对于养蚕,邓湾乡乡长杨昌兴有自己的明白账,“再加上桑树地里套种花生,桑枝培养食用菌,每亩又可增收4000元。”

除了自己承包桑园增收外,基地内大量的用工需求也强有力地带动当地百姓就业。王秀芳就是其中一名代表,“采摘桑叶、喂食蚕宝宝、栽桑苗、锄草,都不是啥重活,一天50元。以前俺们姐妹农闲就是唠嗑,现在都到基地干活挣钱了,人也充实了。”

为了更好带动桑蚕产业有序高效发展,9月份,邓湾乡成立了“淮滨县蚕桑产业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并争取资金315万元,配套建设了日加工5吨鲜茧的烘茧站、两座小蚕共育室、八个标准化大蚕养殖示范棚,夯实了桑蚕产业发展的设备基础。

同时,桑蚕产业党建联盟创新建立“三共三联”上墙制度,要求党建联盟成员坚持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活动联办、信息联通、人才联育,最大化发挥联盟作用。

现在,小集村蚕桑产业基地链接了632户农户,其中有230户贫困户,党员52名。党员在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基地从事桑蚕养殖的党员20多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第一笔订单就销售桑叶12吨,乡亲们养蚕的劲头可大了。相信在联盟的指导下,我们的桑蚕产业能够更大更强。”小集村党支部书记王子强笑着表示,今后自己更要捋起袖子加油干,带领群众共奔致富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