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既然上战场,牺牲也光荣”


——年近9旬的老英雄韦世金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

本报记者 马迎春

金秋时节,革命老区新县,大地铺锦,生机勃发。

昨日,在新县,记者见到了87岁的老英雄韦世金。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弱,衣着简朴,很难将这位普通的老人与浴血奋战多年、数十次荣立军功的老英雄联系在一起。

韦世金,1932年2月出生,江苏淮安人,1945年2月加入新四军,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6年转业后,他毅然选择到革命老区新县工作,如今已在这里生活了63年。

韦世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佃户人家,由于家境贫寒,加上饱受战乱的折磨,他的童年很凄惨。

提起小时候,老人泪流满面:“我母亲去世得早。五六岁时,父亲和奶奶带着我从南京城阴沟爬出来,躲过了日寇大屠杀。那时候,我的姑姑、姐姐等众多亲人惨遭杀戮,奶奶饿死在逃亡的路上,4年后父亲在逃荒的路上也客死他乡,我9岁就成了孤儿……”

“亲人们相继去世后,我一个人到处逃荒流浪。当时民间流传这样一首歌谣:‘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那时候我年纪小,对当兵的意义还不是多明白,但我深知新四军是穷苦人的队伍,老百姓就是要跟着这样的队伍走。13岁那年,当逃到安徽洪泽湖附近时,我参军了,成为新四军的一名战士;16岁,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韦老回忆道。

在老英雄的衣柜里,有个用红色绸子布包裹着的红盒子,里面装的是他最珍贵的“宝贝”。打开红盒子,里面有两枚布满锈迹的圆形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和“渡江胜利纪念”的字迹依稀可辨,金光闪闪的解放纪念章与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70周年的两枚勋章交相辉映……

韦老拿着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纪念章,激动地告诉记者:“提起战争年代的故事,印象最深的要数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淮海战役期间,我所在的部队属华东野战军,我部的任务是围剿国民党黄百韬兵团,主战场是碾庄。碾庄战役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5日到22日,历时17天……从某种意义上讲,歼灭黄百韬兵团是决定淮海战役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之战。

“淮海战役打得十分艰苦、残酷,当时正值严冬,缺粮缺水,山东、江苏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那时候,老百姓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冲向战场……

“我印象最深的是,山东的老百姓将一个个数公斤重的大饼运到战场上,将大饼分成很多块,冒着枪林弹雨扔滚给阵地上的战士们。冰天雪地里,战士们就是靠着这些干粮维持生命,渴了就抓把雪吃……17天17夜的硝烟弥漫,熏瞎了我的右眼……战争的惨烈程度,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淮海战役结束后,我们紧接着又参加了渡江战役,这次战役也残酷得很。当时,人民解放军80%以竹排为主要渡江工具,只有少部分木船,整条长江全是人民解放军。战士们坐在一个个竹排上,天上有国民党军的飞机,地面上有江对岸敌人的炮火和机枪扫射,炸弹落在竹排上,就把竹排炸得稀烂,飞起来再坠入江中,血水染红了江面……”

“这么惊险,当时不怕吗?”面对记者的疑问,老英雄笑着说:“当时根本就没有时间考虑生死。既然上战场了,就算牺牲也是光荣的!”

“转业时,您刚刚24岁,为何选择来新县呢?”记者问道。

老英雄一脸严肃地说:“当时,组织上也安排过我去大城市,因为我觉得自己没啥文化,更想去大山深处艰苦的地方。毛主席教导我们,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就去哪里。我觉得我是一名人民子弟兵,一名党员,就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在新县期间,韦老长期在政法系统工作,1992年4月离职休养。40多年来,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始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当地人民谋福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我是战争的幸存者,我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也希望你们这些年轻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多为人民谋福利!”采访最后,老英雄笑着对记者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