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彭芳珍:“我用匠心守初心”


本报记者 徐 冉

一个竹编大簸箕,几名绣娘围坐四周,飞针走线间,几颗金黄饱满的麦粒悄然入画,一双双鞋垫乡情浓浓、匠心满满。

“再有两天工夫,便是一双完整的‘五谷丰登’鞋垫了。”昨日,在新县田铺大塆“匠心工坊”创客小店内,绣娘韩光兰笑眯眯地告诉记者,自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塆考察调研、买了店里3双鞋垫后,她们将这款鞋垫同另两款“年年有余”“喜上眉梢”鞋垫备足了货源,但“十一”期间仍被抢购一空。

“匠心工坊”的店主彭芳珍直到今天还在回味总书记到来那天的场景:当时,她毫不怯场地走上前去,主动向总书记介绍起店内鞋垫的寓意。“总书记说,‘你这个寓意非常好,咱们老百姓生活好了,我就高兴。’”时过一个多月,彭芳珍仍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兴奋之中,她说,那天总书记临走时还拿出300元钱买了3双鞋垫,她往袋子里多装了一双,没过多大工夫,就有一位工作人员返回鞋摊前说:“小姑娘,主席说你多给的不能要。”

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喜上眉梢,在彭芳珍看来,这3个词恰好印证了田铺大塆近年来“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巨大变化。

2013年,新县启动实施“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田铺乡所特有的“红绿古”优势逐渐显现。2016年,在外打工8年的彭芳珍在一次回乡探亲时被家乡的变化所感染,带着一行囊的手工产品回到家乡,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创客”。

“手工鞋垫在新县已经拥有3000多年历史,在我们当地,姑娘出嫁时压箱底就要60至80双,在以前,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一名心灵手巧的绣娘。”回忆创业初期,彭芳珍曾走遍周边的十里八村,“谁家有绣好的鞋垫,我就过去收,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农妇主动供货给我。”

一来一回间,原本在家中干农活的妇女农闲时重拾“绣花功夫”,一个月也能增收五六百元。此外,虎头帽、虎头枕、老布鞋、花鞋垫……各家各户的独门绝技摆满了彭芳珍的货架,一针一线绣出了载不动的乡愁,绣进了游客的心底。仅去年一年,“匠心工坊”就收入8万元。

与“匠心工坊”一样如雨后春笋般发芽生长的,还有一间间由老宅改造而成的咖啡馆、主题商店、手工作坊和特色民宿,去年全村旅游综合收入就有1500多万元。彭芳珍由衷地感慨:“回乡创业这条路选对了!”

10月16日,彭芳珍应邀参加第六届中原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她带着琳琅满目的手工布鞋、竹编、皮影、虎头鞋等独具信阳特色的手工艺品,大力推介信阳文化,不少外地观众驻足停留,新奇地看着这些充满乡情乡味的手工艺品。

文博会的展台前,总书记手拿虎头鞋、满眼含着笑意的照片被彭芳珍摆在了醒目位置,照片中的她在一旁笑得分外开心。“总书记这次来河南考察调研,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守初心。如今,把‘匠心工坊’经营好,让更多特色手工艺品走出信阳,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过好日子就是我的初心!”彭芳珍开心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