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仑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大地处处都是丰收的景象。山间小溪流水潺潺,一群调皮的山羊自在觅食。羊群中站着一个女羊倌,随着她一声吆喝,脖子挂着铃铛的头羊领着羊群有序地往回走。
女羊倌叫刘思梅,新县泗店乡余河村人。如果不是这次走访,笔者很难将丈夫因癌症去世、欠债10多万等种种不幸与这个柔弱的中年女人联系起来。
刘思梅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在外务工挣钱,她在家务农,照顾两个女儿上学,其乐融融,夫妻俩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盖了一栋二层楼房。原以为这样幸福平淡的日子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丈夫突患脑瘤,不治去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因为治病欠下了10多万外债,让这个曾经幸福美满的家摇摇欲坠,生活的压力一股脑全部压在这个瘦小的女人肩上,让她喘不动气。
2015年,村里将刘思梅一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一项项精准扶贫措施,拨开了笼罩在她心头的乌云。
刘思梅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决不能向困难低头!
在村“两委”的介绍下,2016年,刘思梅到泗店乡铁皮石斛基地务工,一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工作中,她从来不说苦不喊累,一年四季冒着严寒酷暑在棚里干活。
随着新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刘思梅耳濡目染脱贫致富典型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在帮扶干部的亲切关怀和无私帮助下,她的思想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一味埋怨命运不公,不如勤劳致富光荣,贫困落后可耻的思想在脑海猛然迸发,我要脱贫、我要致富的想法在她心底潜滋暗长。
泗店乡党委书记张志森是刘思梅的帮扶人,通过经常走访,交流谈心,发现了她的思想变化。他趁机鼓励刘思梅:余河村山场资源丰富,山上杂草郁郁葱葱,温暖湿润,适宜本地山羊的放养。为何不搞本地山羊养殖?
说干就干。在村里的帮助下,刘思梅争取了4万元的小额免息贷款,养殖本地山羊90多头。为节省开支,她又自己动手拉铁丝网、铺彩瓦、建羊圈,瘦弱的刘思梅成为一个“女汉子”。
“每天上午九点以后赶羊群到附近山上吃草,下午五六点左右再赶回来。喂的饲料是自己种的玉米,绝对的绿色环保,张书记反复强调环保健康的理念,我一直没忘。”刘思梅告诉笔者,为了养好“脱贫羊”,她经常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并积极报名参加了乡里组织的特色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班。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靠着自己虚心好学,文化程度不高的刘思梅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养羊的“土专家”。“别的我不敢说,现在只要羊有什么症状,我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了。”说起本地山羊养殖经验,刘思梅如数家珍。2017年,她家顺利脱贫。
事业的稳定,给刘思梅带来了好姻缘。经人介绍,她认识了现在的老伴陈元来。陈元来是固始县人,因家庭条件不好,一直单身。陈元来老实憨厚,刘思梅勤劳质朴,两人一见如故,相敬如宾,今年4月,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两人领取了结婚证,并在家中了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共同组成了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
如今,刘思梅苦尽甘来,爱情事业双丰收。大女儿出嫁后,小女儿今年也考上了大学。
“张书记经常鼓励我好好学习养殖技术,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做到科学养羊、科学防疫。明年,我还得扩大规模,好日子还等着我呢!”对于未来的日子,刘思梅的眼中充满了憧憬。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